关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doc

关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13-01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进入21世纪,我国人才结构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技术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组成,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提出多规格、多样化的需求,为此,高等院校必须顺应教育大众化、人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认真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等问题,这是高等院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当前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   1.育人理念趋向功利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史看,大学教育的目标,始终存在着“成才”与“成人”的观念差异。“成才”的教育观即培养掌握某门专业知识、技能的专门人才。专门技术训练的目的是将人制造成最有用的工具;“成人”的教育观认为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培养、人性的完善、人格的健全,即造就“全面的人”。在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大学的功利主义育人理念益发严重,各高校的教育目标普遍是追求“成才”而非“成人”。   2.培养目标趋同空泛   从某些院校的发展规划中,折射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盲目与空泛。我们看到普遍使用的词语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建设“一流大学”、“国际知名院校”、“综合大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等等,仿佛都要建成中国的北大、清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忽视了社会需要,不切实际且难以实现。   3.培养模式如出一辙   与“成才”的教育观相呼应,各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同小异,不同院校、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教育评价标准等方面人云亦云,人才培养路径被简化为“课程+实践”的模式,课程传授专业知识,实践培养专业能力,这种培养模式隐伏着把人工具化、片面发展的危险,并导致培养的人才过于雷同。   4.服务面向模糊不清   服务面向指一所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空间及层次。服务空间上,某些院校脱离了本地区、本行业的需求,盲目做大;在服务层次上,某些院校重心过高,眼睛向上,忽略了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宗旨,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更为甚者是忽略了“人”的个体需要,不重视个体从获取知识到养成素质的转变。   上述种种问题,反映出单一化的发展取向与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的矛盾。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多规格、多层次的,这就决定高等教育必须多样化。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如果不准确甚至不正确,偏离了社会、人的发展需求和自身实际,必然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降低。   二、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方法途径   当前,影响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即:政府、院校和市场,本文着重从院校自身的角度探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方法途径。   1.树立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高等院校实现“育人为本”的根本使命,必须强化“育人”的双重自觉,即培养“专门人才”和培育“健全人格”的双重自觉。为此,至少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教育工作;二是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的关系。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干部队伍要充分发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用。三是高度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在文化传承创新中践行“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发挥“文化”能够启迪、感化心灵的力量,通过“文化”这一隐形的教育途径,使人实现从获取知识到养成素质的转变。   2.凝炼创新发展的办学思想   高等院校的办学思想是大学精神的象征,它决定着院校的发展方向,影响着院校培育人才和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一是院校领导层要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具备科学决策的能力,这直接影响着创新的思想能否得以落实,影响着院校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能否传承和发展。二是创新的思想要紧密联系社会发展、院校进步和人才成长需要,通过强化优势、培育特色和科技创新提高育人能力,为院校教育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三是创新的思想要在院校多年积累形成的教育品牌、专业特色、历史特色中发展,实现文化育人的传承与创新。   3.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   社会需求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影响最直接,最现实,院校必须高度重视。通常,院校教育要满足三个层次的社会需求,即国家需求、教育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个体的需求。因此,院校教育要为受教育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层次,才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满足各类学习者的需要。才能使得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达到“消费者满意”、“用户满意”。   4.构建特色化的育人模式   构建独特的育人模式是当前各院校契待解决的重大任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