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边缘劳工质性研究--困局、排斥与出路.doc

香港边缘劳工质性研究--困局、排斥与出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乐施会 香港「边缘劳工」研究之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港边缘劳工质性研究--困局、排斥与出路 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员: 黄洪 李剑明 2001年2月 研究员: 黄洪 李剑明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学部讲师 研究助理: 黎婉薇、林瑞含、陈少云、 (以上三位为「劳资关系协进会」职员) 郑淑贞、梁波纳、余锦纶、及梁静娴 目录 研究撮要 i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介绍 1 第二章 边缘劳工的「脆弱性」 14 第三章 「边缘困局」 24 第四章 被社会所排斥的边缘劳工 45 第五章 重建社会资本,发展社区经济 62 第六章 边缘劳工对政府政策的意见 88 第七章 总结及建议 98 参考数据 112 附件一: 受访个案特征简表 116 研究撮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介绍 香港乐施会委托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学部的黄洪博士及李剑明先生进行两项有关边缘劳工的研究。首项研究「近年香港边缘劳工的发展」经己于二零零零年七月发表,研究指出香港边缘劳工的数目近年出现大幅的增长。在1996年全港约有38万名边缘劳工至1999年边缘劳工的总数己达64万。研究并指出简单的经济增长未必能解决边缘工人的问题。 是次研究便是第二项有关边缘劳工的质性研究,在这研究中我们会集中分析边缘劳工的具体生活处境,其职业变动的因素以及边缘劳工对政府及有关政策的观感,从而对政府建议一系列可推行的政策措施,改善边缘劳工的生活及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亦探索边缘劳工的个人、家庭及社区网络的变化、面对社会排斥的状况、我们特别关心社会资本的弱化、社区经济的变迁及重建的可能性,从而探讨未来在香港灭贫的路向及方法,并期望这能引起其它非政府机构对「社区经济发展」作出关注讨论及实践。 研究共分两轮进行。我们在二零零零年六月至八月期间进行了第一轮访问,共访问了三十九个个案。我们以非结构性访问的形式了解这些边缘劳工的工作历史及生命历史(work and life history),亦特别留意其社区网络及社会资本的变化。期后,在十月至十一月期间,我们选择了当中的十二个个案进行跟进访问,以便更深入地探索他/她们的主观感受,尤其是对政府解决贫穷及失业问题的政策的意见。 研究结果 边缘劳工是不受保护的苦劳工 香港的边缘劳工是「不受保护的苦劳工」,处于「脆弱」(vulnerable)的经济社会位置。边缘劳工缺乏与资方议价的能力,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很多时并不受劳工法例所保障。边缘劳工面对长工时、工资低、无薪的额外工作、恶劣的劳动条件及劳动过程受严密控制等等的苦况。边缘劳工的「苦况」与「不受保謢」其实是互为因果的。 边缘劳工陷入边缘困局之中 在香港「去工业化」、经济的二元发展及政府政策的失当下(如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衡、严格控制小贩活动、旧区重建政策等),令香港的劳工明显经历着在社会阶梯「向下流动」(downward mobility),收入及职业的稳定性严重下降,经常面对失业及开工不足的情况。在劳动市场中只能找到愈来愈边缘化──兼职、临时、合约及外判──的职位,同时这些边缘职位多是低技术、低薪、低保障、缺乏晋升机会的工作。大部分劳工只能在综援与边缘劳动市场之间进进出出,寻找生计。而边缘劳动市场本身则成为一个困局,劳工跌进了这个「边缘困局」(marginal trap)后便难以脱离再次向上流动,重新成为主流劳工。 边缘劳工的贫乏源于面对的社会排斥 边缘劳工并不单纯是贫穷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的现象。我们发现在香港社会中,女性、新移民、少数族群的边缘劳工和领取综援家庭无论在经济上、工作上、心理上以及人际关系上均被主流社会所排斥。 我们的个案研究显示,边缘劳工面对的社会排斥──在经济、社会关系、心理、政治参与或文化上的长期贫乏──并不是由于个人的缺陷或不幸,而是结构性的、社会制度性的原因,这些匮乏并不能只靠在经济领域上作出补救而能解决。所谓扶贫、灭贫和脱贫等观念往往使社会人仕把种种社会排斥问题化约为单纯的经济问题和贫穷者的个人问题,把造成弱势社群在上述各领域严重贫乏的社会制度因素忽略。单单解决经济问题一来不能解决所有社会排斥问题,二来使人们漠视社会其它领域的不平等,而这些社会不平等与经济上的不平等往往是互为因果。贫穷源于不公平,但贫穷不单是经济分配不公平的结果,也是源于社会上对边缘社群的社会排斥。 边缘劳工面对社会资本的弱化 在香港工业化阶段时,百业兴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工人透过建立行业性的人际网络,创造自身的社会资本,从而获取其它成员的信

文档评论(0)

dajia1q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