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伤害与健康危害行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儿童青少年 伤害与健康危害行为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or Injury and Health Risk Behavio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伤害 的预防控制 在美国,伤害占1~4岁儿童死亡的40%,是先天性畸形死亡的3倍,15~24岁的青少年中80%的死亡是伤害。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一项报告指出,世界大 部分发达国家伤害占1~14岁儿童死亡的40%,在发达 国家15岁以下每年因伤害死亡超过20000人。 我国1991~1993年0~4岁儿童伤害死亡监测结果显示,伤害致死已成为城乡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 有研究者预测,到2020年,伤害和非传染性疾病对儿 童疾病负担的贡献率将从1990年的28%上升到45%。 一个2岁的孩子在公园和妈妈玩的时候,误把花生豆吸进了气管,从公园到医院只有四五百米的路程,但当妈妈抱着孩子跑到医院时,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还有很多家长在孩子坠落后送往医院途中,并没有注意保护孩子的颈椎,加重了对孩子的伤害。 伤害的意图: 意外伤害、故意伤害(自杀与自伤、儿童虐待、他杀等暴力) 意外伤害:无目的、无意识的伤害。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溺水、治安事故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触目惊心的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警钟。3月26日是全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日”!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 的危险因素 个体因素 不同年龄、性别差异。 家庭因素 父母文化水平、养育态度、家庭关系等。 社会因素 公共设施、学校安全、法律约束、医疗保障。 个体因素 15~19岁意外伤害的死亡率最高,1~4岁次之,10~14岁和5~9岁死亡率较低。 儿童日常活动场所(如家庭、幼儿园、学校等)是意外伤害的易发之地。学龄前儿童的意外伤害大多发生在家里,如误食中毒、家庭火灾等;学龄儿童的意外伤害多数发生在学校和上学途中,且与学校体育运动设施和骑自行车有密切关系。 一岁以下易被烫伤或窒息 两三岁易从床上跌落摔伤 四到六岁易吞食异物、误食药品 小学和初中在校易因碰撞而受伤 高中生和大学生易发生交通事故意外伤害 男性儿童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 男性儿童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 家庭因素 单身母亲、父母吸烟、饮酒等情况与儿童伤害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单位负责人和个体及商业工作者子女意外伤害发生率普遍高于其他职业者子女 社会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2007年3.15晚会 福建沙溪河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 预防控制 安全教育和社区康复 法律对策 监测 主动(主动选择安全设备和方式) 干预 被动(教育、技术、强制、紧急) 意外伤害预防的概念性模型(宿主、致病因子、环境) “四E干预” 教育干预 技术干预 强制干预 我国车祸原因的64%为驾驶员责任,而其中3%为饮酒过量,美国车祸原因的13%为司机未系安全带所致。 紧急处置 自伤 英国一项关于青少年自我伤害的全国性调查发现,在过去10年,英国的自我伤害现象逐年增多,自我伤害比率在欧洲各国排位最高。而我国存在暴力攻击、自杀自伤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已超过3000万人。 最常见的自我伤害行为包括切肤、吞食少量有毒物品,以及自我烧伤、烫伤、抓伤、抓头发等,不包括饮食失调、吸毒、酗酒,以及诸如危险驾驶、不安全的性等高风险行为。 李同学为高一女生 个性敏感、自卑,朋友不多,在意他人看法,空虚没有安全感,情绪起伏大 她常以割腕来发泄情绪,享受快感,证明自己存在,借此引起他人的注意。 方同学为高三女生 不顾父母反对,和联谊活动认识的他,发展成男女朋友,视他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从那一天争吵后,她就经常拽自己的头发,故意刺伤自己,服用过量的药物来麻痹自己,以求宣泄。 抑郁成为最主要因素 成绩越差,抑郁程度越高 独生子女较有抑郁倾向 家庭支持力越高,抑郁程度越低,越冷漠则抑郁程度越高 自杀—舍弃如花的生命 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分析,自杀已成为15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而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比较大,而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 回忆--惨痛的历史 2008年10月25日,北京一14岁女孩芳芳(化名)与父母吵架后,用围巾在屋内上吊自杀身亡,为频发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再添悲情一幕。在此之前不久,10月13日,福建泉州某小学5年级的13岁男生王某,自教学楼6楼走廊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