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诡管理与学校的革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修正 社會學習領域 成員:羅筠慧、鄭慧珍、凃明慧 一、沿革 1、中華民國 92年 1月 15日發布語文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生活課程、社會領域、綜合活動領域、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綱要。 2、中華民國 94年 8月 8日號令修正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 3、中華民國 97年 5月 23日號令修正總綱、閩南語以外之各學習領域、重大議題。 二、修正背景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以來,學者、 專家、教師及社會大眾即不斷針對實踐結果進行 檢討。發現,課程綱要在實踐上有一些亟待克服 的問題: 1、課程綱要仍未完全符應時代的脈動。 2、分段能力指標中,有的遣詞用句不明確,有的難度太高,有的則和其他學習領域重複,以致增加教學實踐的困難。 3、和高中課程綱要之間,存有若干銜接不良的問題。 三、修正原則 教育部在民國95年10月4日,核定了國民中小學課 程綱要調整的十三條原則,大致可區分為四項: 。 1、顧及教育改革政策的延續性,整體的精神和架構不變,以「微調」為原則。 2、微調過程中需參考「中小學一貫課程體系參考指引」。 3、避免文辭艱澀難懂或邏輯順序矛盾,修正部分能力指標或基本內容的敘述方式。 4、配合時代脈動,增補部分社會議題。 五、修正內容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的修 正,主要集中在「分段能力指標」和「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兩部分。 四、修正內容 主要修正可區分為六類: 1、配合各領域用詞統一而調整用語 四、修正內容 主要修正可區分為六類: 2、調整文字敘述,使能力指標更具體明確及語意通順。 四、修正內容 主要修正可區分為六類: 3、簡化能力指標的敘述,以避免敘述過於冗長 四、修正內容 主要修正可區分為六類: 4、加註註腳解釋主要概念、概念之間的關係、部分能力的內容,以避免誤讀或曲解 四、修正內容 主要修正可區分為六類: 5、刪除艱難的能力指標或調整其學習階段,以提升教學實踐的效率 四、修正內容 主要修正可區分為六類: 6、新增能力指標,或擴充能力指標的內容,以配合時代脈動的需求,或呼應社會團體的期待 五、修正特色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修正後,具有以下七項特色: 1、總體精神與架構不變,以微調為原則,有利於修正前後實施的連貫性。 2、能力指標具體化,避免教科書編撰者、審查者,以及教學者和學習者的誤解。 3、關鍵詞句添加註腳說明,避免能力指標精神解說不一、內涵與重點失焦的情況,有助提升教學實踐的效率。 五、修正特色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修正後,具有以下七項特色: 4、調整部分能力指標的學習階段或學習順序,以符合學生學習心智發展次序,有助於學習效果的提升。 5、參考「中小學一貫課程體系參考指引」修正,使國小、國中到高中的學習架構與學習內容具有連貫性。 五、修正特色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修正後,具有以下七項特色: 6、配合時代脈動的需求,呼應社會團體的期待,增加部分能力指標,或擴充部分能力指標的內容。 7、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和第四學習階段的能力指標密切配合,避免重複學習,提醒教科書編者注意教材統整性和連貫性。 報告完畢,謝謝聆聽。 * 附錄 實施要點 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 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之關係 分段能力指標 課 程目標 基本理念 社會領域課程綱要 「階段」 國小一至二年級 「臺」灣 「瞭」解 「學習階段」→ 小學二年級結束→ 台灣→ 「了」解→ 修正規定 現行規定 調查居住地方人口的分布、組成和變遷狀況。 1-2-5調查家鄉人口的分布、組成和變遷狀況 修正規定 現行規定 瞭解人類社會中的各種藝術形式。 4-3-3蒐集人類社會中的各種藝術形式,並能進行美感的欣賞、溝通與表達 修正規定 現行規定 4-4-2在面對爭議性問題時,[1]能從多元的觀點與他人進行理性辯論,並為自己的選擇與判斷提出理由。 ?[1]可以從日常生活、居住地方的時事議題,或大眾傳播媒體的報導取材。 修正規定 1-3-4 利用地圖、數據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1-3-4利用地圖、數據、坐標和其它資訊,來描述和解釋地表事象及其空間組織。 修正規定 現行規定 配合海洋教育議題之融入而新增的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