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标认证热下的冷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心提示:贯标、认证重要,但通过贯标、认证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保证标准最终得以贯彻执行更重要。 贯标认证热下的冷思考 作为舶来品的ISO族系列标准,对于习惯应用“GB”的建筑行业各级管理人员来说,还是相对比较陌生的。ISO9000族系列标准,由ISO/TC176的SC2委员会发布于1987年。ISO9000族在我国建筑业的试点工作始于1993年。1997年4月7日,建设部出台建管(1997)14号文件《关于建筑施工企业贯彻ISO9000-GB/T19000系列标准的指导意见》,虽然建设部的文件中没有明确具体的阶段目标,仅是提出了分阶段实施意见,但在有些地方却提出了“通过认证的施工企业在招投标中可以加分” 据笔者调研,大多数施工企业贯标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拿来主义”的大跃进阶段。表现为对标准的神秘化,盲目模仿生搬硬套,某些咨询和审核人员的不专业导致实施困难;理性的初步整合阶段。结合ISO9000(2000版)的推出以及ISO14000、GB/T28000系列标准的出台,企业开始克服盲从,逐步将安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初步的整合,实行一体化管理;重新定位,系统整合阶段,表现为企业开始重新对标准进行定位,结合管理实际进行系统融合,实现认证需求向管理需求的转变。 对国际标准的认识 在新的形势下,一个企业参与国际认可的各种认证活动,拿到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不是赶时髦,更非挂招牌,而是提升企业自身能力和外部声誉的直接手段。主动认证,先声夺人,外部广告效应上升;被动认证,黯然失色,外部效应下降,失去先机或者被无情的市场先行封杀都将成为可能。但认证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则是通过贯标认证,建立一套严密、科学实用、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求得企业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市场竞争,标准无疑是制高点,哪个企业的标准先进,符合市场需要,哪个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占得主动。只把贯标认证当作“过境手续”和“敲门砖”,最终受损的将还是企业。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也被许多学者探讨过,但笔者认为如何尽快解决,将标准尽快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实际中去,构建更加全面、更加卓越的管理体系是当务之急。 必须指出的是,管理问题的本质是效率问题,无论是ISO族标准还是其他任何管理模式和标准,如果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就意味着要么标准或模式不适合企业的管理实际,要么企业就是在应用中出现问题。事实上ISO族标准只是为企业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提供了一个“过程清晰、责任明确、协作紧密、全员参与”的坚实平台。 贯标认证中出现的问题 西方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只有和企业的管理实际和原有管理体系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在应用过程中一旦接口出现问题,难免会出现“两张皮”现象,难免会出现诸多问题。 认识落后。有些企业领导认为抓施工生产就是一切。“只要有工程干,队伍有活干”,效益就有保证,中间过程越简单越好。“只要人盯在那里,安全不出事,想啥招都行。”忽视了质量标准与过程管理的关系,忽略了标准是规范个人行为的重要尺度,别的投入可以尽显大家风范一掷千金,却不愿向本单位标准化多投一分钱,甚至削减标准化队伍,弱化标准化职能。造成国际(ISO)标准化组织标准或是本企业标准一概“化”不下去。总认为是“挑毛病”“过手续”,吹毛求疵、烦琐哲学,一概弃之而不顾。 管理短视。弄个临时机构,突击贯标认证,一旦大功告成,马上宣布解散,弄它个什么兼职岗位放在某个部门了事。这些企业“贯标认证”看上去轰轰烈烈、风风火火,实际上囿于形式、追赶时髦、装潢门面而已。结果不但丢弃了费尽千辛万苦、得来不易的认证成果,也使苦心建立起来的企业标准化体系成了一纸空文。简单粗放、似有似无的管理模式,直接制约了本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往往造成有章不循行为的恶性膨胀。 标准陈旧。由于国际标准需照顾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利益,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它的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说它方方面面都很科学也不尽然。有些单位领导误认为ISO一族就可包打天下,忽视了一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至于那些“传统情结”蜕变不到位,临时抱“佛脚”,花钱认证装门面,造成标准成功出炉之日,就是形成新的浪费之时的不良行为,更是一些企业尤其是国企长期存在痼疾的翻版和再现。 解决贯标认证问题的途径 基于上述对标准本质的认识,笔者在针对“贯标热”这一现象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思考,提出几条解决途径和建议以抛砖引玉,希望同行介绍更好的办法。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标准化管理,说到底是要建立一套规范、实用的企业管理体系,促进工作质量、管理质量、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喊了多年,效果仍不明显。因此,进一步地转变观念,尤其是领导干部在标准化管理上的观念转变,显得更为重要。 强体固本,吐故纳新。施工企业尽快通过ISO系列的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