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弟二中学江苏省府学文化课程基地课程设置纲要.docVIP

常州市弟二中学江苏省府学文化课程基地课程设置纲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州市第二中学“江苏省府学文化课程基地”课程设置纲要 一、对“府学文化”的解读 府学:中国古代管办教育机构(左学右庙)。 府学文化:在府学千百年沿革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及其传承与创新。 二、课程建模——“亭式”模型 (一)思路 常州二中的前身常州府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唐肃宗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虽历经朝代更迭和战乱毁损,规模已缩小很多,但校园内现存的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建。2005年学校整体改建时秉承“尊重历史、重视文脉、注重和谐”的思想,在保留主体建筑园林风格的同时,新增了古碑廊、荣赐亭、思本亭、进贤坊等人文景观。新旧建筑亭台楼阁,飞檐翘角,和谐庄重,相得益彰。其中思本亭取“追根溯本,饮水思源”义,表示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仰慕和追念;而荣赐亭则见证了常州府学的辉煌,北宋大观三年,徽宗集天下贡士试于汴京,“合天下进士三百而毗陵五十有三”,皇帝特颁“大观学校推恩令”,常州因此获“进贤”之誉,郡守徐申于府学坊桥东立“进贤”碑,旁植一亭,曰“荣赐”亭。 走进二中,仿佛步入江南园林。漫步亭台之间,便能感受到府学延绵而厚重的底蕴。在课程建模时,我们因地获得灵感,设计了“亭式”课程模型。 (二)模型 经典文化柱戏剧 经典文化柱 戏剧影视柱 格物致知柱 拓展体验柱 亭式课程模型图 (三)解读 图为“亭式课程模型”,它意寓如下思考: 1、一亭础: 千年府学文脉。 2、四立柱: A、经典文化柱; B、戏剧影视柱; C、格物致知柱; D、拓展体验柱。 3、一檐顶: 一础四柱撑起二中学子的人文科学成就之天空。 亭式模型各构件之间并非单纯的拼合关系,府学文化内核概念(“传承-担当-开创”)起到了凝聚力与支撑力的作用,使得四柱之间凝合向心,分布井然;础柱顶之间坚如磐石,承接有序。从课程性质上看,经典文化柱与格物致知柱课程设置上偏重于“知”(知识),戏剧影视柱与拓展体验柱偏重于“行”(实践)。“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语),“知行合一”的课程构建,保证了课程施事上的良性循环。 三、课程设置 “府学文化课程基地”课程设置将依托府学文化底蕴,以文化传承为脉络,以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架构方案,并辅之以多向性的交流模式与高标准的教学平台,争取培养“人中君子,国之栋梁”型人才。现依据亭式课程模型四柱分布,基于学校已有课程科目、课程资源与课程培养要求,课程具体设置如下: (一)经典文学柱 经史子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总称。从儒家经典到小说家言,经典作品对社会与人生皆有非凡洞见,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很大的引导意义,具有不可磨灭的现代价值。现在,我们用文化的视角和语文的眼光来品读经典,不仅是对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能用经典中闪光的智慧来洞察人性,用经典中纯澈的美好来滋润心灵。我们的学生,当以赤诚博爱的胸襟博览群书,以当仁不让的姿态挺起士子脊梁,以蓬勃进取的精神面貌从中汲取披荆斩棘的智慧与力量。 1、慢慢欣赏,寻觅津梁 ——经史子集传统文化课程(理想场地:杏坛式讲习所) (1)《诗经》研读 (2)《论语》《孟子》研读 (3)《红楼梦》研读 (4)《唐诗宋词》吟诵 2、语言的变奏,文学的光芒 ——语言文学创新文化课程(理想场地:沙龙式会话厅) (1)汉字的故事 (2)网络语言中的新文化 (3)流行音乐与古典文化 (4)古典诗歌当中的女性形象 (5)文学中的爱情 (6)双典(《水浒传》《三国演义》)批判 (7)《三国演义》中的厚黑学 (二)戏剧影视柱 “戏剧影视柱”课程是以戏剧影视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我校现有的两个戏剧社为实践班底,通过阅读文本、揣摩表演、观赏评论、排练演出等一系列课程开掘学生情智潜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拓宽学生语文视野,营造学生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我们拟以两套方案并行,实现戏剧影视柱课程的立体建构。一方面,对于《长亭送别》《雷雨》等经典剧目,可以通过“研读”“欣赏”“演出”三个阶段,来实现由案头到舞台、由平面文字到立体效果、由旁观学习到参与实践的课程建构;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编自创、自导自演小品、课本剧、舞台剧,让学生以剧本创作与舞台表演的方式去倾诉、去发声、去呐喊。 1、古戏楼 ——(班底:蓓蕾小京班;场地:校内 传统影视文化实验剧场/校外 椿桂园广场中心) “古戏楼”以传统戏曲剧目的赏析表演课程为主,辅之以“汉服欣赏与展示”作为兴趣课程。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戏曲,在传承国粹的同时,也藉这一古老艺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和文化品位。 (1)戏曲赏析与表演 (2)汉服欣赏与展示

文档评论(0)

139****39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