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浣溪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__浣溪沙 ____ 课 型:__新授__ 主备人:_ 李云丽 审核人: 刘文慧 使用人: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与苏轼及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诵和小组合作中,结合课下注解,赏读此词,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反复朗诵和小组合作中,结合课下注解,赏读此词,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教材分析 《浣溪沙》是人教版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共十首)中的其中一首。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怀,词人由“溪水西流”想到了“人生可以再少”,表达了词人一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时 一课时 【渲染导入】 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是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浣溪沙》的作者苏轼。 【走近东坡、走近浣溪沙】 1.走近东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今四川省眉山市)。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文学家,世称“三苏”。 学生撷取有效信息,用心默记,各组相互挑战。 走近《浣溪沙》 每个词牌都有它的文化内涵,由“若耶溪边谁家女,执手浣纱沉鱼颜”导入对《浣溪沙》这个词牌的了解。 【走进苏轼的《浣溪沙》】 一、了解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关在狱中,幸得众人相救,最终被贬黄州作团练副使。后来在城东买来数十亩荒田,开荒种地,自食其力,自号东坡。 这首词就是元丰五年,苏轼谪(zhé)居黄州游清泉寺时有感而作。 二、初读感知 a、教师范读 b、学生散读c、学生试读d、学生齐读 三、想象激情,再现诗情画意 1、细读上阙,合作解疑。 a、上阕重点描述了哪些景色? b、从什么感观角度描绘上阕的景色的? c、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d、能否从景物推断出是哪个季节? e、环境是寂静的还是喧闹的?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清泉寺的美景。 配乐听读品画面。 解析“子规啼” 合作解疑,诵读品乐观旷达 东坡在向我们诉说什么?有依据吗? “谁道人生无再少”用了什么修辞?“休将白发唱黄鸡”什么意思?体现了东坡什么精神? 共赏东坡被贬黄州时的其它词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拓展延伸】 共赏其他人类此词作 。 名人说东坡。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 “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余秋雨《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 推荐阅读 1、林语堂《苏东坡转》; 2、余秋雨《文明的碎片 东坡突围》; 3、郭小川《品中国文人 苏轼》。 【小结】 这首词上阙描绘了三幅图画:兰芽( )、路净( )、子规( ),清新春景,心旷神怡;下阙借( )得出人生可以再少的结论,表达了词人的( )、( )。 【巩固练习】 1、下列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词的上阕描绘的画面的一项是( )   A.“兰芽浸溪” B.“沙路无泥” C.“暮雨规啼” D.“溪水西流”  2.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宁静。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

文档评论(0)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