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续书谱中真态与私意之辨续书谱有云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关于真态与私意后人颇有争议要理解其内在的含义必须从姜夔的倡古尚雅推崇自然的精神谈起姜夔倡古尚雅是一种古典的美学祈向而其最终归缩是自然精神自然精神推崇艺术要能抒情达性姜夔论诗以自然为最高境界如姜夔诗论所云天籁自鸣余之诗余之诗也陶写寂寞则可诗集自叙云诗本无体三百篇皆天籁自鸣下逮黄初迄于今人异韫故所出亦异或者弗省遂艳其各有体也近过梁溪见尤延之先生问余师自谁氏余对以异时泛阅众作已而病其驳如也三熏三沐黄太史氏居数年一语噤不敢吐始大悟
PAGE
PAGE 1
《续书谱》中“真态”与“私意”之辨
《续书谱》有云“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关于真态与私意,后人颇有争议。要理解其内在的含义,必须从姜夔的倡古尚雅,推崇自然的精神谈起。
姜夔倡古尚雅是一种古典的美学祈向,而其最终归缩是自然精神。自然精神推崇艺术要能抒情达性。姜夔论诗以自然为最高境界。如姜夔《诗论》所云:“天籁自鸣”,“余之诗余之诗也”,“陶写寂寞则可”。《诗集自叙》云:
“诗本无体,《三百篇》皆天籁自鸣。下逮黄初,迄于今人异韫,故所出亦异。或者弗省,遂艳其各有体也。近过梁溪,见尤延之先生。问余师自谁氏。余对以异时泛阅众作,已而病其驳如也。三熏三沐黄太史氏,居数年,一语噤不敢吐。始大悟学即病,顾不若无所学之为得,虽黄诗亦偃然高阁矣。┅┅余又自唶曰,余之诗,余之诗耳。穷居而野处,用是陶写寂寞则可,必欲其步武作者,以钓能诗声,不惟不可,亦不敢。” 姜夔《白石道人诗词集》
姜夔《白石道人诗词集》。
姜夔《诗论》云诗有四种高妙,一为理高妙,二为意高妙,三为想高妙,四为自然高妙。关于自然高妙,即“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赵晓岚认为“试从用语的多寡所状的深浅高低,以及姜夔本人所擅的‘一篇全在尾句’等角度看,这(自然高妙)无疑是四种高妙中最高的一种,是创造之极诣。” 赵晓岚
赵晓岚《姜夔与南宋文化》 24页。
姜夔书论与诗论具有相似美学倾向。姜夔《续书谱》之《情性》一章云“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又云:“消息多方,性情不一。乍刚柔以合体,忽劳逸而分驱,或恬谈雍容内筋骨,或折挫槎枿外曜锋芒。”“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130页。 学书者尽管取法某一家,但没有不根据自己的性情而形成独特风格的。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130页。
在《续书谱》的《方圆》章云“方圆曲直,不可显露,直须涵泳,一出于自然。”可见,追求自然的精神是其一以贯之的艺术思想。
姜夔推崇钟王楷书神妙之处在于各尽字之真态,而不用私意来刻意加以改造。所谓真态即是一种自然的精神,而私意则是人为的雕琢,不自然。姜夔以为私意如“专喜方正,极意欧、颜;惟务匀圆,专师虞、永”。又如献之书法长短相补,斜正相拄,肥瘦相混,以此来追求姿媚漂亮,百般点缀修饰,便是不自然。即如孙过庭所云:“大令以下莫不鼓努为力,标置成体。”这种自然精神还体现在姜夔所总结的真书八法中,其真书八法以人体及四肢为喻,十分自然、贴切。姜夔推崇具备风神的书法,就会长短、大小、面目各异,天然不一,十分丰富:象君子,象健儿,象隐士,象豪门公子,象武夫,象美女,像醉仙,象贤士。
这种崇尚自然的精神有老庄的影响,更近点也受到了苏轼的影响。东坡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苏东坡《自评文》《苏轼文集》卷六十六2069页。 又认为诗文应“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恣态横生。” 苏东坡《答谢民师推官书》,《苏轼文集》卷四十九1418页。姜夔亦云:“
苏东坡《自评文》《苏轼文集》卷六十六2069页。
苏东坡《答谢民师推官书》,《苏轼文集》卷四十九1418页。
因故,可以明白说真态就是崇尚自然;而私意则是人为的雕琢,不自然。关于其所论“私意”与“真态”后人却众说纷纭。邓散木《续书谱图解》后记中说:“本书也有若干值得商榷之处。例如真书节里推崇魏晋书法,说是能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真态,就是本节里所指长短、大小、歪斜、疏密、天然不齐的字形。试拿‘口’字来说,它的字形,就是一个方框子,而书法家写‘口’字,有的窄,有的宽,有的斜,有的正,有的高,有的低,因地制宜,各不相同,就是魏晋书家,也无不如此。如不凭‘私意’,各尽‘真态’,则凡‘口’字都应写成方方正正的框子,请问这算得什么书法艺术呢?我们看钟繇的《宣示》、《力命》两表,王羲之《乐毅论》、《东方画赞》等,非但每篇布局不同,就是字形,也千变万化,各具姿态。这些都是极好的例字,不知姜白石凭什么根据才说魏晋书法各尽‘真态’,不参‘私意’的呢?” 邓散木《续书谱图解》164页
邓散木《续书谱图解》164页。
邓散木所论部分观点不无道理,然而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一就姜夔本意而言,“尽真态”就是大小各顺其自然,“私意”当指唐人楷书大小一伦,“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的作法。由于唐人碑版楷书受界格影响,又小楷受科举及实用影响形成的字形大小接近的风格,就远不及魏晋楷书那么天然自在。其二,邓所言“如不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