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是谁?为了谁?
——《信客》创意教学设计
一、文本解读
《信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出自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20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文中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 老信客因私裁客户的一条红绸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 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受到人们的敬重。全文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学习信客这个普通小人物身上的伟大精神,而且要引导学生揣摩佳句,学习质朴典雅、精辟畅达的语言,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知识的经验,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课标还强调语文学习活动的生活化、挑战性、开放性,让学生自主、生动、富有个性的学习。为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三个主活动串起整个课堂,让学生在一次一次轻松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提升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口若悬河, 津津乐道,只是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并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而学生呢,先是走进文本,多番解读,多层次对话,真正静下来沉下去,体悟语言精妙,感受人格魅力;再走出文本,联系生活,接受灵魂的洗礼与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创意
我设计的三个主活动是:
1、以填写信客人物档案的形式寻读课文,就课文原有的信息入手填写档案,从而把握文本内容。
2、以模拟信客与老信客对话或记者采访信客的形式解读文本,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高度精神境界。
3、拓展文本,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信客,学习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为学生来一次精神大洗礼。
鉴于此,自然地形成了如下教学思路:
①创一番心动情境(即导入)
②阅一段凄美人生
③赏一些感人佳言
④赞一种高尚品格
⑤扬一股浩然正气(即结束)
三、教学过程
(一)创一番心动情境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导入。)
具体环节如下:
1、预备铃响播放歌曲《为了谁》导入新课。
导语是这样设计的:这首歌曲是用来赞颂在98年抗洪抢险中的解放军官兵们,他们是最可敬的人。今天,老师要将这首歌送给另一类人:《信客》,(出示课题)因为他们也是可敬的。他们的职业平凡而伟大,他们的精神感天又动地。(明确本课教学内容)
2、介绍作者余秋雨和文章背景资料(多媒体展示,生读记)
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以歌曲铺垫本堂课的感情基调,即“感动、深情、赞颂”,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使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
(二)走近信客,阅历凄美的人生。
具体环节如下:
1、教师提出:信客是我们的主人公,那么他有哪些遭遇,他是怎样一个人呢?这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老师设计了一个信客档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来填充档案的内容。当然,有些问题是开放性的,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比如说“姓名”,同学们可以根据信客的职业和性格特点,给他取一个合适的名字,表达你对他的感情和美好祝愿。
2、多媒体展示:信客档案
姓名: 职业:
身体状况: 收入情况:
工作内容:
最高兴的事:
最痛苦的事:
最敬重的人:
座右铭:
3、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就文中捕捉的重要信息来填充档案内容,并强调:有些问题是开放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比如说:姓名,同学们可根据它的职业和性格,给他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4、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拔:
如:在谈到信客姓名时,也许有的同学会取名为“孙默献”,因为“孙”和“顺”谐音, 希望他在途中顺顺利利;而“默献”就是默默奉献的意思,他就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还有的会叫他“程信”,因为“程”和“诚”谐音,表示他是一个非常诚信的人。
而在说到最敬重的人是谁时,答案也许会高度一致,因为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根据他的遗愿,他的墓就筑在老信客的墓旁”。信客将要去陪伴孤苦了一生的那个令他一直敬重的人。
5、结合档案,用一句话概括你心目中的信客。
学生可能会说:“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他是一个一辈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他是一个善良厚道、任劳任怨的人”、“他的胸怀很宽广”。
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主人公形象,并突出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展示阅读成果,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走进字里行间,品读感人片断,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具体环节如下:
1、教师的过渡语:同学们说得很好,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时常饱受职业病的困扰;尽管收入永远和付出不成正比;尽管有时还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