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的基本构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理校法-----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 王国维《四部丛刊跋》影明本《李文饶文集》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四卷云:“辛酉冬日读一过,恨无别本可校,以意改正讹字数百,又更定错简两处,至为快意。” 理校法主要是从语言、体例、史实三个方面着手。 语言——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严可均、姚文田《说文校议》。 例一:《韩非子·主道》:“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王念孙的校勘如下: “去旧去智”本作“去智去旧”,恶、素为韵,旧、备为韵。旧,古读若忌。《大雅·荡》篇:“殷不用旧”与“时”为韵;《召闵》篇“不尚有旧”与“里”为韵。《管子·牧民》篇“不恭旧祖”与“备”为韵,皆其证也。后人读“旧”为巨救反,则与“备”字不协,故改为“去旧去智”,不知古音“智”属支部,“备”属之部,两部绝不相通,自唐以后,始溷为一类,此非精于三代两汉之音者,不能辨也。(用音韵学知识校勘的实例) 《颜氏家训》卷下《书证》云:“古乐府歌百里奚词曰:‘百里奚,五羊皮。憶别时,烹伏雌,吹扊扅 。今日富贵忘我为? ’‘吹’当作炊煮之炊。案蔡邕《月令章句》曰:‘键,关牡也,所以止扉,或谓之剡移。’然则当时贫困,并以门牡木作薪炊耳。”(用训诂来校勘的实例) 体例——古书通常都有一定体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书的体例来从事校勘。不少古书的体例并未在卷首加以说明,而是贯穿在行文中,需要我们去发现。 《春秋》僖公二十三年传云:“九月,晋惠公卒,怀公命无从亡人。期期而不至,无赦。”王念孙校曰:“怀公下脱立字,则与上句不相承,唐石经已然,而各本皆沿其误。凡诸侯即位,必书某公立。此书不立,亦与全书之例不符。《太平预览·人事部》五十九、《治道部》二,两引此文,皆作‘怀公立,命无从亡人。’则宋初本尚有未脱立字者。” 史实——这种方法是从书籍的内容方面检查,看文字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屈原《离骚》云:“聊假日以媮乐”。颜师古校曰:“此言遭遇幽厄,中心愁闷,假延日月,苟为娱乐耳,今俗犹言‘假日度时’,故王粲云:‘登兹楼以四望,聊假日以销忧’,取此义也。今之读者,不寻根本,改‘假’为‘暇’,失其意矣。原其辞理,岂闲暇之意乎?” 周邦彦《蝶恋花》词:“不见长条低拂酒,赠行应已输纤手。”大鹤山人郑文焯校曰:“纤手,汲古阁诸本并作先手,劳氏旧抄本先作纤,今从之。”蒋礼鸿指出:“古人折柳赠别,‘不见长条’,是因为已被先前送行的人折掉,现在再要折赠,已经迟了。‘先手’和‘不见’,正是一因一果的关系;改作‘纤手’,这个关系就被破坏了。这也是‘纤手’太为人所熟悉,所以不顾文脉所轻易改窜。” 作业 1、将《礼记。乐记》中的这段文字(“夫乐者,乐也… … 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与《荀子。乐论》、《史记。乐书》作比较。 2、将《世说新语》中《言语》篇中记录的“过江诸人”一事与《晋书。王导》中的记录作比较。 3、张协《七命》“钻屈毂之瓠”,《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外儲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 …惭而不对。”将这则记载与今本《韩非子》的记录作比较。 三、校勘考证的材料依据 1、古本旧本,包括发掘和发现的简帛和写本。 价值:陈乃乾《与胡朴安书》:尝谓古书多一次翻刻,必多一误。出于无心者,“鲁”字变为“鱼”,“亥”字变为“豕”,其误尚可寻绎。若出于通人臆改,则原本尽失。宋、元、明初诸刻,不能无误字。然藏书家争购之,非爱古董也,以其误字皆出于无心,或可寻绎而辨之,且为后世所刻之祖本也。 例证(1)《老子》今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帛书在“前后相随”后有“恒也”二字。 (2)今本六十五章:“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帛书:“民之难治,以其智。” (此章下文是:“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十九章又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3)今本的《孙子兵法》中《谋攻》:“其下攻城。”孙星衍本作:“下政攻城”。校曰:今本“下政”作“其下”,据《通典》、《御览》改正。 帛书作:“其下攻城。” (上文是:“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文是:“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曹操注:“敌国以收其外粮城守,以攻之为下政也。” 杜佑注:“言攻城屠邑,此攻之下者,所害者多。” 李筌(道教思想理论家,政治军事理论家,隐士。唐陇西(今甘肃境内)人。少年时喜好神仙之道,曾经隐居于嵩山的少室山多年。唐玄宗开元年间,任江陵节度副使等职,后为李林甫所排,位不大愿意,入名山访道,后不知其所也。)注:“若顿兵坚城之下,师老卒惰,攻守势殊,客主力倍,此攻之为下也。” 2、古注旧疏 指的是对原著进行注释疏解的最早或较早的著作,主要是指历代公认、影响深远的注疏著作。 例证1:《史记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