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史第一讲.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翻译简史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意义: 1. 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念 2. 有利于我们理解翻译理论,开阔视野。 3. 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 4. 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翻译的功能和各种翻译现象。 中国翻译简史部分主要参考书目 1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秉钦. 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M]. 天津:南开大 学出版社,2005 3 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增订版) [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4 谢天振. 中西翻译简史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5. 中国译学大辞典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6.中国翻译[J] 相关文章 中国翻译简史 A Short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中国翻译简史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翻译事业有约两千年的历史。不同学者对我国的翻译史有不同的划分。 马祖毅(陈福康,2005:v) ):五四运动(1919年)前有三次翻译高潮: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的西学翻译。 陈福康( 2005:v ):古代、晚清、民国、1949年以后四个时期。 我们综合学者的见解,根据历史上出现的翻译高潮和翻译的不同内容,将中国翻译史分为: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五四以后的文学与社会科学翻译;建国以后的翻译五个时期。 第一讲:从东汉到宋的佛经翻译 我国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桓帝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有了进一步发展,到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时已经式微,元代以后则是尾声了(马祖毅,2004:19)。 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东晋到隋(发展时期)、唐代(全盛时期)、北宋(结束时期) (马祖毅,2004:22)。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我国有规模的佛经翻译是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开始的。最早的翻译家有两人:安清(即安世高)和娄迦谶(又名:支娄迦谶,简名:支谶)。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古印度。 佛教大肆宣扬人生极苦,涅槃最乐,要人厌世, 忍辱修行,冀求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儒教:三纲五常,仁义忠孝,礼,君子,小人 道教:通过修行各种道术以求长生不死,得到成仙。符咒,占卜,阴阳五行,神仙方术 安世高,佛经汉译的创始人。安息国(今伊朗)太子。 译文说理明白,措辞恰当,不铺张,不粗俗,恰到好处。但从总的方面说,还是偏于直译。 安世高通过附会中土文化的名词概念,藉以实现其翻译目的。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支谶译文比较顺畅,但为了力求保全原文的面目,往往辞质多胡音,即多用音译, (胡:古代泛指西域各民族。西域:包括今新疆、中亚及中亚以外部分地区)。 支谶有个学生叫支亮,支亮有个弟子叫支谦,号称“三支”,都是当时翻译佛经有名的人。世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支谦 三国时佛经翻译家。东汉末年,避乱入吴,博览群书,通晓六国语言,才学深澈,内外通备,得到孙权赏识。 有意识地变通原文,删减原本中繁复的表达,减少胡音在译本中的比重,改‘胡音’为汉意,减少胡语即音译在译本中的比重,也就是用意译取代音译。 其译文:文质调和。 (质朴 文丽 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始终存在‘质朴’和‘文丽’两派。即直译与意译 ) 从支谦开始,佛教翻译开始兼顾形式与意义,更加注重译本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支谦的译文力图适应汉人的口味,译文的忠实性不能不受一定的影响。 支谦过分追求美巧,而且删削较多,在很多程度上损害了译本的忠实性。但从三国到西晋,支谦所开创的译风,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使佛教普及化,无疑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支谦所作《法句经序》,一般认为是现存最早带有佛经翻译理论性质的文章。 “……其传经者,当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因循本旨,不加文饰”。 东汉至西晋(草创时期)的佛教翻译: 早期译经特点: 佛经翻译初期译者没有原本,全凭外来僧人“口授”译者多来自中亚和中国新疆的僧人,宗教知识渊博但中文程度低, 像安世高等那样的人才凤毛麟角。 常集体翻译 ,“译场”,民间活动 初期翻译一般采取直译,“弃文从质 ”,“尚质”。 依附主流意识形态,顺应中土文化,往往从当时流行的儒家道家著作中寻找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