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3讲 课型1:知识体系讲解选修1.ppt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3讲 课型1:知识体系讲解选修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43讲 课型1:知识体系讲解选修1

2.全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1)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推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丰富、发展了各民族文化。 (2)从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要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 (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讲,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 (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 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启示 (1)改革必须遵循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但也应防止在改革中出现用人不当、执行不力等问题。 (3)改革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特权和既得利益,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注重改革的实效性。 4.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不 同 点 背景 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北宋中期面临统治危机 目的 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挽救统治危机 实质 一场封建化的改革 对封建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相同点 都是为了富国强兵;都有最高统治者支持;都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措施比较全面,都调整了生产关系 5.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这次改革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因此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全面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使改革后俄国近代化面临深刻的危机,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6.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1)进步性 ①经济方面: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了日本经济的近代化,日本逐步发展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②政治方面:1889年,颁布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确立了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③文化方面: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④军事方面:建立了一支近代化军队,军事实力得到增强,为摆脱民族危机和实行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 ⑤对外方面: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并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国家行列。 (2)局限性 ①没有彻底根除封建残余势力,形成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天皇制度。 ②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给他国特别是亚洲邻国带来了巨大灾难。 7.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的比较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社会 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 力量 倒幕派(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建立倒幕基地,武装倒幕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 具体 措施 明治政府颁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并大力推行 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书,但各地官僚阳奉阴违 国际 环境 发生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发生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 规律方法总结 1.改革的定义 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人类的文明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改革史。 2.改革的分类 (1)从程度上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从内容上看,分为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 一、改革的定义和分类 (3)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奴隶制改革、封建性质的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①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②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洋务运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③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宗教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 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花开一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