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肉汤二倍稀释法测MIC 其中試管液體培養基稀釋法最為常用。具體操作是;細菌檢測培養基通常採用營養肉湯培養,將約為104-105個/mL濃度的接種菌液分裝13個試管中,第一只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抗菌劑,並做2倍連續稀釋至第12只試管,第13只試管作為生長對照,放置在37。C培養16 24hr,觀察結果,無菌增殖的最高稀釋管的、抗菌濃度,為最低抑菌濃度(MIC)。 對于真菌檢測也可用同樣方法,但應採用PDA培養基且培養溫度為28。C。由于該方法受培養溫度對pH值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試驗前必須選擇適宜的條件,另外接种量即菌液濃度和培養時間的不同直接影響MiC值。 如抗菌劑對同一菌株,接種量小時為敏感即M1C值也小。 試驗觀察一般要在12-18 時進行,如時間過長,輕度抑制的細菌可能會開始繁殖,另一 方面一些抗菌劑因時間過長作用減弱,受抑制的細菌會再次繁殖。 2.培養基擴散法 本法是將抗菌劑置於巳接種待測菌的固體培養基上,抗菌劑通過,向培養基內的擴散抑制菌的生長,出現抑菌環。由於抗菌劑擴散 的距離越遠達到該距離的抗菌劑濃度越低,故可根據抑菌環的大小判斷細菌對抗菌劑的敏感度。該方法適用於溶出型抗菌劑,對于在培養基中擴散能力差的抗菌劑不適用。 具体操作是:選用定性濾紙製成直徑約6-mm的小圓片,將接種一定濃度菌的培養基傾注平板並凝固,將濾紙圓片置於平板培養基上,稀釋不同濃度的抗菌劑溶液以每片濾紙吸水量為0.01mL滴加在濾紙上,放置30min後,在一 定溫度下培養16-24h,觀察並測量抑菌環的大小。通常會發現抗菌劑的濃度對數值與抑菌環的直徑成正比(在實驗誤差範圍內)。 對于細菌和真菌的檢測可用此方法,只是培養基和培養時間有所不同。 ( 二 )殺菌作用的評價 殺菌作用是由於微生物和抗菌劑接觸後產生了一些不可逆的致死過程,如脢失活、膜破壞或氧化。殺細菌/真菌試驗是使大量微生物與抗菌劑接觸,培養不同時間後測定活菌數,是一種定量方法。 在該試驗中經活菌計數無菌落生長並不意味著無菌,未發現活菌可能是因菌落體積太小而影響觀察結果。大量重複試驗發現結果相當差異,取平均值才有意義。 殺菌作用評價試驗的終點定為全部殺死或無菌並不科學,大多數研究者認為殺死細菌百分數為99.9%定義為殺菌作用的終點更為合理。 殺細菌試驗具體方法是用活菌計數來評價,在一定量細菌接觸抗菌劑後(通常是10-min)數活菌數,用殺死細菌的百分數表示。 為避免熱瓊脂對菌的傷害帶來的影響,Mi1es和Misra設計了表面計數法,用移液管將少量不同稀釋度的菌液(通常是0.1-0.2 mL)均勻涂布在凝固的瓊脂平板培養基表面,培養後,選擇合適的稀釋度進行活菌計數。應當注意在試驗中取菌培養進行活菌計數時,殺菌作用必須在這之前停 。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中和劑或稀釋沖淡。 如鹵素可採用硫代硫酸鈉,苯甲酸可加蒸餾水稀釋。另外稀釋液的選擇也很重要,一般認為用蒸餾水.、生理鹽水對細菌細胞均有破壞作用, 可選用0.1%蛋白胨溶液。 殺真菌試驗與殺細菌試驗相同,也可用定量法測定抗菌劑的殺真菌作用。 二、抗菌材料及其製品抗菌性能的評價 抗菌材料通常是在一些材料中加入少量抗菌成分(如抗菌劑), 使材料及其製品在保持原有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的同時賦予其抑制微生物侵蝕和衛生自潔的功能。. (一)抗細菌性能評價方法 1.平板培養基法 平板培養基法是測定材料抗菌性能的一種定性方法。該法將樣品放在接種的平板培養基上,樣品與被測菌充分摸觸培養(18- 24h)或一段時間(2-4星期)後觀察抑菌效果。 此方法是典型的定性方法,適用評價織物、塑膠、涂料、陶瓷、皮革等的抑菌作用,是在測定抗菌劑抑菌環的擴散法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該方法同樣 有一定局限性,即只適用于含有溶出型抗菌劑的抗菌材料及其製品的測定。 在查到的國內外標準中,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標準ASTM G22《塑膠耐細菌的測定.操作A》、美國染化工業者協會標準AATCC 90-1982 纖維抗細菌性測定方法 -- 平板培養基法》、 英國國家標準部6085-1992《織物對微生物腐蝕的抑制性的測定. 部分4.接觸細菌培養基平板試驗》、日本國家工業示準J1S L 1902《纖維製品的抗細菌性的試驗方法.部分7》標準中均採用 此方法。 2.平板劃線法 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平板培養基法進行了改進,採用劃線法 (streak-ethod),即在平板培養基上平行劃線接種後接觸樣品進行評價的方法。這種方法是觀察樣品與接種區域和非接種區域接觸的不同現象,更能客觀地了解抗菌產品的抑菌作用及抗菌處理的效果。 該方法適用評價的材料範圍與平板培養基法一樣廣泛,但仍只適用于含有溶出型抗菌劑的抗菌材料及其製品的測定,材質不限。 板劃線法也是一種定性的方法。 3.奎.因法(定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