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业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教程 第五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 与当代理论(Ⅱ) 目录 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新H-O模型 需求偏好相似(重叠)论 规模经济产生的贸易 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评价 *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针对国与国、劳动生产率差别较大的和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实践中又出现了一种和传统贸易理论的结论相悖的新现象,即国际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不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又出现了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现象。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国际经济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当代最新国际贸易理论之一,它突破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如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规模收益不变等),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性、国际投资等方面考察贸易形成机制,从而解决了传统贸易理论所不能解释的贸易现象:产业内贸易日益占据国际贸易的主要地位。 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 理论分析基本是从静态出发的,简化的模型分析只侧重于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而不强调过程。 分析以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市场,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更接近现代世界经济的现实。 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并将其分析为国际贸易发生后的重要利益来源之一。 在分析中要考虑需求不相同与相同的情况,即与其它理论相比,产业内贸易理论更加重视需求方面的影响。 二、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 市场类型 厂商数量 产品差别的程度 对价格控制的程度 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代表行业 完全竞争 很多 无差别 没有 很容易 农产品 垄断竞争 许多 有差别 有一些 比较容易 轻工业品 寡头垄断 很少或几个 有差别或无差别 相当程度 比较困难 重工业品 完全垄断 一个或几个 唯一的产品,没有接近的替代品 完全或很大程度 很困难,几乎不可能 公用事业 三、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产业最明显的特点是:组成产业的厂商生产投入要素相近,产品用途可以相互替代,在产业内贸易理论中,符合上述特点的产业内贸易的商品被分为两类: 异质产品 (或差异产品) 同质产品 (或相同产品) (一)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产品同质性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即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极高,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偏好完全相同。 产品异质性指产品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存在一定的差异,产品彼此之间不能完全替代但尚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替代,交叉弹性小于同质产品,在生产中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 (二)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不同国家间大宗产品的交叉型产业内贸易。这种大宗货物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的典型案例是水泥、木材、玻璃和石油的贸易。如果产品的运输成本太高,那么使用国便会从距离使用者最近的国外生产地购入,而不会在国内远距离地运输。例如,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如果需要大量钢材或者建筑材料,从中国东北地区进口就比从处于欧洲区域的俄罗斯其他地区购买更为经济。 经济合作或因经济技术因素而产生产业内贸易。这种产业内贸易如各国银行业、保险业走出去引进来的情况。例如,中国吸引外国银行在华投资,却又在世界其他国家投资建立分行。 大量的转口贸易。转口贸易是指进口国并不是最终的消费者,而是将进口的商品进行再出口(或者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再出口)。这时在该国的国际收支中,同类产品将同时反映在转口国的进口项目与出口项目中,形成统计上的产业内贸易。例如:中国香港每年的进口绝大部分是为了再度出口,由于香港的进口主要不是为了自身消费是为了再出口,一些国家和地区便要求香港在出口时提供原产地证书(尤其是需要配额的商品),以搞清楚这些产品究竟是由哪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 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尤其是相互倾销,会使一国在进口的同时,为了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而出口同质产品,从而形成产业内贸易。另外在存在出口退税、进口优惠时,国内企业为了与进口产品竞争,就不得不出口以得到退税,再进口以享受进口优惠,造成了产业内贸易。 季节性产品贸易。为了调剂市场而在不同时间进出口产品,如欧洲一些国家之间为了“削峰填谷”而形成的电力进出口。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因为同种商品的成品、中间产品和零部件大都归人同组产品,因而形成产业内贸易。 此外,商品统计分类的特点也可能形成这种产业内贸易的现象。 (三)异质产品或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水平差异:商品相同属性的不同组合而产生的差异性。例如:烟草、香水、化妆品、服装。这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大多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有关。差异产品在牌号、规格、服务等特点上的不同,也正是由于差异产品的这种不完全可替代性使得人们对同类产品也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