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
程
与 校本课程:指向“世界3”的意义建构
教
———以吴江市中学十年间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例
学
顾伟峰
摘要:我们认为,校本课程不是那种预设的规范性的和特定的知识载体,它是一种具
有“人文化成”的、动态的、生长性的课程文化。 校本课程在价值视域里是一个能够滋养学
生生命健康成长的鲜活的世界,是学生生命驻足与流连的不可或缺的世界。 因此,校本课
程的教与学都是一种文化的实践,一种文化精神的建构过程。 我们之所以将校本课程置于
“世界 ”的架构里,就是因为学生在与这个“世界 ”相遇的时刻,这个“世界 ”就成了被体
3 3 3
验的对象,在体验中,此在与彼在的两个世界或者视野融合,或者视野裂变,但不管怎样,
都会产生一种“有意味的体验”。 并且,学生对这个意义世界的深度体验也会产生新的思维
秩序,或者新的感知方式。 这其实就是将校本课程的内容转化为一种开发的过程。
关键词:校本课程;世界 ;建构策略
3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 )
G42 A 1673-9094 2010 09-0026-04
就目前而言,有不少学者通过考察发现校本 的结合。 因为意义是精神与物质遇合的产物,是
课程处于“边缘化”、“空无化” 的状态,甚至有人 主客体在交融的动态过程中生成的。
宣告“学校为本的课程的挫败”;而笔者在实践过 人创造意义,意义也哺育人。 因而,倘若我们
程中却发现校本课程是一个能够滋养生命健康 把意义世界看成是人类生命获得发展而又须终
成长的鲜活的世界,是学生生命驻足与流连的不 身读解并受益的课程,那么,人都是生存在意义
可或缺的世界。 这个课程世界里并永远进行精神追求的动物,因
德国哲学家弗雷格曾指出,人类生存在三个 为人正是在这个课程世界里获得教育的。 这是所
领域:外在世界、纯精神领域和意义领域。 1967 有人都无法逃避的事实。 正如保罗·弗莱雷指出
年, 哲学家波普尔进一步明确了三个世界的理 的那样:“真正的教育不是通过‘甲方’为‘乙方’
论。 他指出:“首先有物质世界——— 物理实体的宇 (‘ ’ ‘ ’),也不是通过‘ 甲方’关于‘ 乙方’
A for B
宙,我称这个世界为‘世界 ’。 第二,有精神状态 (‘ ’ ‘ ’),而是通过‘ 甲方’与‘乙方’一起
1 A about B
世界,包括意识状态,心理素质和非意识状态,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