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管质量监督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DOC

加强监管质量监督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全面把握新时期任务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产品质量监督事业创新发展 ——在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月23日) 魏传忠 同志们: 这次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会议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意义重大。总局党组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树平局长在会前专门听取汇报,对过去一年工作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对新年度的工作寄予厚望、充满期待。刚才,建华同志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工作作出了部署安排,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2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过去一年,产品质量监督系统深入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工作方针,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锐意进取,创新发展,措施实、亮点多,影响大、效果好,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第一是质量提升。回顾过去一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质量提升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在开展电线电缆等10类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的同时,各地还结合区域发展实际,针对支柱产业情况,开展了质量提升的自选动作。实践证明,这项工作既是质量监督系统主动作为、有为有效的重要体现,也是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思路、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全系统在抓好面上监管的同时,选择质量问题突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产品,一类一类地抓,真正实现了以综合整治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行业发展的目的,受到了企业欢迎,赢得了社会认可,使产品质量监督成效更加凸显。 我感到,去年的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有许多做法值得总结,值得肯定。一是联合各方促提升。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上下联动、内外联合、共同行动。对内,质检部门的各项职能综合运用;对外,联合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行业协会和有关企业,综合施治,形成合力,努力消除制约产品质量的因素,改变了质检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有力地增强了抓质量的效果。二是标本兼治促提升。全系统围绕质量提升的重点产品,认真开展“三查三打”专项行动,既排查了不合格产品,打击了质量违法行为,又系统地掌握了产品质量状况,摸清了质量安全隐患。特别是带动了相关部门针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深层矛盾和关键症结,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比如,在电线电缆质量提升行动中,总局提高了生产企业准入门槛,6部门共同搭建了质量提升信息平台,工信部与电器工业协会发布了电力电缆原材料成本信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实行了质量优先的竞标机制,低价竞标、信息不对称等一些制约产品质量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三是典型示范促提升。针对重点产业集聚区的不同特点,加强质量提升工作的组织协调,培育了一批示范项目。比如无为的电线电缆、临沭的化肥、福建的眼镜、温岭的童鞋、广州的童装、成都的家俱等,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总局通过召开现场会等方式,总结推广这些经验,扩大了社会影响,发挥了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质量提升中的这些做法和经验,对今后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是分类监管。这是去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又一个突出亮点。在认真调研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总局出台了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和检验机构工作质量两个分类监管制度。全系统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将6万多家生产许可获证企业基本纳入分类监管范围,对918家检验机构开展了分类考核评价。实施分类监管,既是科学履职、提高效能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形势下质量监督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的重大转变。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实现了分类监管工作的良好开局,做了多年想做的事情,基本建立起了一项事关长远的监管制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我们应当为此而感到自豪。 对分类监管工作,全系统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克服许多困难,做了大量工作。各省局按照总局的部署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组织宣贯培训,明确任务分工,全力推进工业企业分类监管工作。上海、广东、河北、云南、广西、河南、内蒙古、陕西等地起步早,行动快,全力推进分类监管顺利实施。宁波建立起分类监管信息化平台,建立“五预五查”工作机制,成效十分明显。山东、湖北、大连等省市多次召开调度会,加强协调督办,保证了工作进度。北京、福建、辽宁组织专家完善分类评价体系,组织社会第三方机构参与分类评价工作。对检验机构的分类监管,各省局同样重视,采取现场检查和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分类考核评价,工作做得很扎实。北京、内蒙古、山东、湖北、福建、贵州、重庆、新疆等地组织专家对检验机构进行宣传培训,细化评价准则,统一工作尺度,保证现场考核不走过场。上海、辽宁、河南、江苏等地还将其他依法设置和授权的检验机构一并纳入分类考核评价范围。广西要求检验机构将所有不合格检验报告全部上传电子溯源系统。海南、吉林、广东对检查发现有突出问题的检验机构,暂停承担抽查任务。这些务实创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