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习九 腹前外侧壁、腹股沟区 Abdominal Wall Inguinal Region 一、实习目的要求 熟悉腹部的主要体表标志及腹内脏器在腹前壁各区的体表投影; 掌握腹前外侧壁浅筋膜的特点、神经分布的节段平面、动脉分布和静脉回流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腹前外侧壁三层扁平肌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掌握腹直肌及腹直肌鞘的结构特点及临床意义; 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各层结构的特点,腹部常用手术切口的层次与解剖学特点; 掌握腹股沟区的层次特点、腹股沟管和腹股沟三角的组成及特点; 掌握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解剖学鉴别要点。 二、主要操作步骤 (一)皮肤切口 1.自剑突沿前正中线向下环绕脐至耻骨联合上缘。 2.自剑突向两侧沿肋弓至腋后线。 3.自髂前上棘沿腹股沟至耻骨联合上缘。 (二)解剖浅筋膜 1.寻找旋髂浅动静脉、腹壁浅动静脉、脐周静脉网、胸腹壁静脉。 2.辨认Camper筋膜和Scarpa筋膜,探查后者的延续情况。 3.辨认肋间后血管、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外侧皮支。 4.去除浅筋膜。 在脐平面以下浅筋膜分为浅层Camper筋膜与深层Scarpa筋膜。 Scarpa’s筋膜,在中线处附着于白线,向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2cm处附着于大腿阔筋膜,在左、右耻骨结节间越过耻骨联合向下与Colles’筋膜、阴囊肉膜和浅阴茎筋膜相延续。 腹直肌 Scarpa 筋膜 阴茎浅筋膜 阴囊肉膜 Scarpa’s 与 Colles’ 筋膜延续 Scarpa筋膜 Colles筋膜 深筋膜 Colles筋膜与会阴体融合 6 Scarpa筋膜与深筋膜融合 (三)解剖三层阔肌 开窗观察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开窗大小10*5cm左右) (四)解剖腹直肌及腹直肌鞘 1.观察腹白线 2.解剖腹直肌鞘前层 3.解剖腹直肌 4.解剖腹壁上、下动静脉 5.观察腹直肌鞘后层 (五)解剖腹股沟区 1.观察腹外斜肌腱膜及腹股沟管前壁 2.切开腹股沟管前壁,观察管内结构:精索或子宫圆韧带,注意寻找并辨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及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3.观察腹股沟管上壁、下壁和后壁。 4.探查腹股沟管深环,理解斜疝的形成 5.辩认腹股沟三角。 ?难点 1. 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及内容 2. 腹直肌鞘的构成及特点 浅筋膜的结构特点 三、学习难点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可在腹壁试做不同手术切口,观察层次结构差异; 2. 注意区分弓状线、弓状下缘、腹白线、半月线等结构; 3. 注意观察浅筋膜的分层特点; 4. 腹股沟管操作时,切开前壁时注意勿损伤浅环,管内结构分离时注意勿损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四、知识小结 1.腹股沟区、腹股沟三角、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的毗邻: 下壁中点深面有股血管 深环内侧有腹壁下动脉 髂腹下神经经过管上方2cm处并与管平行 精索前上方有髂腹股沟神经 精索内侧有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境界 腹股沟管各壁 腹直肌 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 腹股沟镰 腱划 腹内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 腹直肌鞘前层 2.腹壁层次、腹直肌鞘 腹直肌鞘前层 腹外斜肌 腹横肌 弓状线 腹股沟镰 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直肌鞘后层 腹内斜肌 五、复习思考题 1.经腹直肌切口及正中切口通过层次? 2.阑尾手术切口层次? 3.腹股沟管的位置及构成? 男性,62岁,因右侧阴囊内发现肿块1年而入院。1年前因腹部用力,右侧阴囊内出现一肿块,伴有轻度胀痛,平卧时手挤按后肿块消失。但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平卧休息后或用手按后肿块可消失。检查发现患者右侧阴囊内有一肿块,质地软,扪之不痛,透光试验阴性;肿块回纳腹腔后将手指尖经阴囊皮肤伸入腹股沟浅环,感觉浅环扩大,咳嗽时指尖有冲击感。手指紧压腹股沟深环,站立或咳嗽时肿块不再出现,但手指移开后,肿块则由外上向内下方鼓出。其他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 问题: (1) 什么是腹股沟疝?如何区别腹股沟斜疝和直疝? (2) 腹股斜疝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病例分析 从腹股沟区形成的疝称为腹股沟疝, 分为斜、直疝。斜疝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下、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出腹股沟外环进入阴囊或大阴唇。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通过腹股沟三角从腹股沟管后壁突出。 腹股沟区是腹壁的薄弱区。由于腹外斜肌在此处移行为较薄的腹外斜肌腱膜,其下方形成浅环;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下缘均未达到腹股沟韧带的内侧部,致使该区无肌肉覆盖;男性有输精管,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在此形成潜在性裂隙。站立时承受的腹内压力比平卧高三倍,故此处易发生疝。 分析: 腹股沟斜疝的症状是在阴囊内或大阴唇处有肿块、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省青桐鸣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卷.docx VIP
- 住院费用清单模板.doc VIP
- 大学学术英语视听说教程下册(第2版)Miriam_Espeseth习题答案.pdf
-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颈动脉灌注机制.pptx VIP
- 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Unit 4 Friends Lesson3 课件 人教精通版英语三年级上册.ppt
- 锅炉原理课件:第七章 锅炉设备的通风计算.ppt VIP
- 生涯发展展示-(第一版).pptx VIP
- 《选品与采购》课件——4.电商采购.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