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盲蝽地发生危害与常用防治药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绿盲蝽的发生危害与常用防治药剂! 绿盲蝽危害范围大、全年发生时间长、是较难防治的一种重要害虫,应 掌握其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 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危害特点、 防治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决策以持续提高防治水 平。现依其危害最重的棉花和冬枣两种作物为主要对象进行简述。 一、种群数量上升及危害加重原因。 绿盲蝽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老害虫。 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由于大量应用有机氯、有机磷化学药剂防治农业 害虫,绿盲蝽的发生数量减少、危害程度降低。但 80 年代以后,农田 灌溉面积增大、湿度提高,为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农作物种植多 样性为其提供了多种生存场所,利于相互之间迁飞,降低了防治效果。 成为主要害虫。 二、主要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绿盲蝽一年发生 4~5 代,以卵越冬且有 多种场所,在苜蓿、蒿子、蓖麻残茬内及冬枣的病残枝、剪口、多年生 枣股处、有疤痕的树皮下和石榴、木槿、苹果、桃的组织内,野菜的残 茬处都能找到。当 3 月份以后气温升至 1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 60% 时越冬卵就开始孵化,在越冬寄主上危害,或迁至所喜食的寄主场所。 1~2 代相对发育整齐, 3~5 代世代重叠。在棉花田, 6 月下旬发生第二 代,7 月下旬发生第三代, 8 月下旬发生第四代, 9~10 月发生第五代。 在冬枣园, 4 月中下旬冬枣萌芽后,因其幼嫩和含糖量高,园内及周围 寄主活动的绿盲蝽迅速迁入嫩芽处集中危害。 5 月上旬到 7 月上旬是危 害盛期,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虫口密度最大, 7 月中旬后,部分成虫转 移至园外寄主,田埂路边的阔叶类杂草上也较多。 9 月中旬以后,当天 气渐冷, 寄主衰老时便开始产卵越冬。 温度与各虫态发育历期相关性密 切。绿盲蝽卵期为 6~10 天,若虫期为 15~25 天,成虫期为 35~50 天, 当温度高时发育时间短,反之则长。各代雌虫产卵数量差别较大,第一 代平均 300 余粒,其后各代逐渐减少。在棉田多喜欢产于嫩叶、大片叶 的叶脉、 叶柄、苞叶或嫩茎内, 冬枣上多喜欢产于嫩叶、 嫩茎或叶脉处。 绿盲蝽为喜湿性昆虫,卵在相对湿度 70%以上时才能大量孵化。当相对 温度在 80%~90%,气温 20~30℃时容易造成大发生,高温低湿时发生较 轻。 绿盲蝽危害苹果 绿盲蝽危害葡萄 绿盲蝽危害冬枣 三、目前防治难点。 1.绿盲蝽寄主作物多,为其生息繁衍提供了多种场 所,能进行相互其间迁飞转移,不利于彻底防治。 周年发生时间长, 3 代以后世代重叠不利于集中防治。 虫体相对较小,具有一定隐蔽性,成、若虫都能进行刺吸式危害,被 害症状表现滞后性,导致很多农民不能进行及时防治。 千家万户不能进行统一防治, 虫体受惊后具假死性, 敏锐落地或迁飞, 使喷洒药剂接触机会少,不能精准喷洒到虫体,降低了防治效果。 成虫有昼伏夜出习性,农民为白天喷药,难以发挥药剂的触杀性能, 达不到防治效果。 以化防为主,持久喷洒农药造成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一是大量杀伤 有益天敌,如捕食绿盲蝽的华姬猎蝽、小花蝽、大眼蝉长蝽、草蛉类、 蜘蛛类、胡蜂类等多种有益天敌在棉田、枣园基本见不到,传递花粉助 力授粉的蜜蜂亦很少见到,生态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二是导致绿盲蝽 对化学农药明显产生抗性,用药量越来越大,防效却越来越低。 以下仅就常用药剂进行简述供应用选择参考。 (1)氯虫氰。 是防治绿盲蝽的一种常用药,在持效期等方面表现出非 常好的效果, 但因对地下水和蜜蜂等产生负面影响,国家已停止喷洒应 用。 (2)吡虫啉。 与同类药比较,上市早,农民有应用基础,价位相对便 宜,性价比高,农民愿意用,剂型品种多。不足是除杀死蜜蜂外,绿盲 蝽对其疑似产生抗性,防效趋于降低,市场购买量出现下滑。 (3)啶虫脒。 与吡虫啉的作用有很多相同之处,耐低温性能好于前者, 现在市场用量相对偏小,是上量慢但又有一定市场的药剂。 (4)吡蚜酮。 有独特作用方式,持效时间长,对有益昆虫伤害性小, 但药后绿盲蝽彻底死亡时间迟。 (5)噻虫嗪。 上市晚于吡虫啉,杀虫优果、持效时间优于吡虫啉,速 效性明显优于吡蚜酮或同类其他药剂, 虽成本略显高, 但农民愿意接受。 (6)毒死蜱。 具有该类药剂的基本杀虫性能,毒性偏低是其突出优点, 至今还有一定用量。 (7)灭多威。 杀虫率、速效性非常好,毒性偏高但分解很快,不影响 果品质量,有少数农民在应用。 (8)高效氯氟氰菊酯。 具备该类药剂许多优点,至今仍有一定市场用 量。 (9)甲维盐。 在阿维菌素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改造,有效成分为甲氨基 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是生物菌类杀虫剂的优秀代表品种,具触杀和被植 物吸收后的二次内吸杀虫特点,显效时间适中,持效期长,突出优点是 对环境友好,不杀伤天敌,果品中无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