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1 梁设计剪力调整 抗震规范第6.2.4条和高规第6.2.5、7.2.21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框架梁和抗震墙中高跨比大于2.5的连梁,其梁端截面的组合设计剪力值应调整。 抗震等级 框架梁 连梁 特一 1.56 1.3 一 1.3/1.271 1.3/1.271 二 1.2/1.05 1.2/1.05 三 1.1/1.0 1.1/1.0 6.2 柱设计内力调整 为了体现抗震设计中强柱弱梁概念设计的要求,抗震规范第6.2.2、6.2.3、6.2.6、6.2.10条和高规第4.9.2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框架柱、框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角柱、框支柱的组合设计内力值应调整。 抗震等级 特一 一 二 三 框 架 柱 M 1.68 1.4/1.33 1.2/1.1 1.1 Q 2.8224 1.96 /1.46 1.44 /1.21 1.21 框架结构底层 柱底 M 1.8 - 1.25 1.15 Q 3.024 - 1.5 1.265 角 柱 M 1.848 1.54 1.32 1.21 Q 3.105 2.156 1.584 1.331 框架结构底层角柱底 M 1.98 - 1.375 1.265 Q 3.326 - 1.65 1.392 框 支 柱 M 1.8 1.5 1.25 - Q 3.024 2.1 1.5 - 6.3 剪力墙设计内力调整 高规第7.2.10 、10.2.14、4.9.2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和非加强区截面组合的设计内力值应调整。 ? 抗震等级 底部加强区 非加强区 一般墙M 框支落地墙M Q M Q 特一 1.1 1.8 1.9 1.3 1.2 一 1.0 1.5 1.6/1.33 1.2 1.2 二 1.0 1.25 1.4/1.1 1.0 1.0 三 1.0 1.0 1.2/1.0 1.0 1.0 6.4 9度或一级框架结构 (1) 对于9度设防烈度的各类框架和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框架梁和连梁端部剪力调整、柱端部弯矩和剪力调整应按实配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来计算。 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超配系数ηAs,并取钢筋超强系数为1.1 。 按新抗震规范第6.2.4条、新高规第7.2.22条计算框架梁和连梁端部剪力调整系数ηV=1.1*1.1*ηAs 9度或一级框架结构 (2) 按新抗震规范第6.2.3条,柱端部弯矩调整系数: ηmc =1.2*1.1ηAs 柱端部剪力调整系数ηvc按抗震规范第255页公式近似计算,其中近似取轴压比λN=0.4: ηvc=1.2*[0.15+0.7*(0.4762+ηAs)]ηmc =1.584*[0.15+0.7*(0.4762+ηAs)]ηAs ηAs = 1.10 1.15 1.20 ηmc = 1.45 1.52 1.58 ηvc = 2.18 2.35 2.52 9度或一级框架结构 (3) 对于9度设防烈度的各类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设计剪力调整应按实配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来计算。新抗震规范第6.2.8条条文说明给出的公式计算剪力调整系数: ηvc=1.2+ (ηAs –1)/(0.6+0.02/λN) 程序近似取ηV=1.7,相当于ηAs =1.8, λN =0.2 6.5 构件的抗震等级 按新高规第10.2.5条规定,对大于等于3层的转换层结构,程序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自动增加1级抗震等级,但已经是特1级的不再提高。对不落地墙、非框支柱不再提高。是否为落地剪力墙,由程序自动按上下截面是否对齐来判断。 按新高规第7.1.2-3条规定,当结构体系定义为短肢剪力墙结构时,对墙肢高度和厚度之比不大于8的短肢剪力墙,其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同时程序输出墙肢高度和厚度之比不大于8的短肢墙所占有的地震剪力和倾覆弯矩的百分比。 新规范软件可以对每层每个梁、柱、支撑和剪力墙单独定义抗震等级。这为新规范中特殊设计需要开了方便之门,如:地下室部分、裙房部分、弱联结部分等等。 7. 作用效应组合 对于普通房屋建筑 可直接采用隐含组合 对于活荷载大于4KN/M*M的建筑 修改活荷载的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 修改活荷质量折减系数 修改地震组合中的活荷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 100年设计使用期的建筑 目前工程中采用的组合 《统一标准》的组合 1 * The loading effect of dead load is just as the following process. When the f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