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对幼小衔接的理解 (一)幼小衔接的认识误区 所谓幼小衔接,就是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幼小衔接是一短期过程。 这是一大误区,幼小衔接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家长不仅应关注现在,更应关注孩子今后成长中的各种需求。 2. 单向衔接 在不少地区,幼儿园积极地开展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主动向小学靠拢,在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方 法等方面尽量接近小学。但小学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不能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 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从离开幼儿园,到走进学校做一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只有两个月时间的差别,但是,却从心理和生理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通过衔接工作,老师家长可以加深对孩子的了解,对小学教育做出更为正确的评价。二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我国幼儿教师对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的重视,多集中于课堂、知识,服从等方面,而忽视儿童自身的特点(如:爱好、兴趣等)以及儿童长期发展所需的必备素质(如:自信、人际交往,学习潜能等),这样的观念结构势必造成对儿童有关方面能力的片面培养,不利于儿童的长期全面发展。因此,应该积极地促进观念的转变,改善儿童的入学准备状态,以及对以后长期发展的准备状态。 幼小衔接课程 一. 心理状态的准备 入学愿望 学习兴趣 (一).让孩子了解小学,喜欢小学 1、参观观摩,激发入学的愿望。大班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学习,为了激发孩子入小学的愿望,让孩子顺利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减小心理压力,降低精神负担,我们会带孩子了解了小学的学习、生活环境。 如参观小学的校园,参加少先队活动、观看升旗仪式、看小学生上课,看小学生做作业,和小学生交谈,与小学生联欢,通过活动,让幼儿较好、较全面地了解了小学、了解了小学生学习等情况,使幼儿在思想上、情感上作好了入学准备,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2、模仿、学习,萌发当小学生的积极情感。 为了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萌发当小学生的积极情感,在组织参观、观摩的同时,可以通过让孩子戴红领巾、背书包、坐小学生的课桌椅、请小学老师为孩子们上课等实践活动,帮助孩子真正理解了入学求知的目的,形成了正确的入学态度和情感。 (二)学习兴趣 从幼儿到小学生,儿童身心发展是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把握好了连续性,衔接过程就不会重复停滞;衔接过了头,则会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从幼儿心理来看,当幼儿不能理解过深、过难的小学学习内容和任务时,他们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学习不好,又会被人认为“不聪明”,进而丧失自信心。 从幼儿的长期发展来看,目前还不能证明早期教育引进小学教学内容保证儿童在学校长期获得成功。相反,由于在幼儿园中已经学过了,到小学又接受重复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会下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炒冷饭”很难使其全神贯注地再学一遍,极易导致其上课分心、走神、做小动作,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社会素质的准备 行为规则意识 任务意识 人际交往能力 1. 行为规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幼小衔接阶段注重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充分利用和创设环境,利用各种活动的情节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如:通过游戏活动模仿小学生课间生活,如设置上下课的铃声。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时,幼儿则离开座位自由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有利于帮助他们提早适应小学的活动常规,增强幼儿 的规则意识。 2. 任务意识: 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让幼儿完成适当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通过值日生、小组长等工作让幼儿尝试来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并通过游戏、设置情景等活动让孩子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逐渐培养了孩子的任务意识。 同时根据幼儿园活动的内容,设计一些亲子作业,如让孩子把一些简单的儿歌朗诵给爸爸妈妈听,由爸爸妈妈记录后带到幼儿园,或请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件小制作等等,让孩子养成每日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由此增强了孩子的任务意识。 3. 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 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与小朋友抢玩具,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