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人说“金字塔的每块大石上都有一个埃及奴隶的冤魂”,请说说你的理解? 课堂小结: 古代埃及 最高统治者:法老 地理位置:非洲东北角 灭亡:公元前525年 文明的表现:天文学(太阳历)、数学、医学、象形文字、金字塔 母亲河:尼罗河 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 1.成为古代埃及文明标志是( ) ①金字塔②空中花园③狮身人面像④汉谟拉比法典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2.统一的古代埃及建立于( ) A.公元前3500年 B.公元前3100年 C.公元前15世纪 D.公元前6世纪 3.古代埃及法老权力的象征是( ) A. 狮身人面像 B. 空中花园 C.木乃伊 D.金字塔 4.尼罗河位于非洲的( ) A.北部 B.东部 C.西北部 D.东北部 B B D D 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5.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发明楔形文字 C.建造巴黎圣母院 D.建造麦加清真寺 A 6.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A.古印度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D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 可编辑 可编辑 第一课 古代埃及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代中国 古埃及 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北纬30度左右的大河流域。这些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为文明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文明。 观察右图,找到“沃土”的图例,说说尼罗河“沃土”与古代埃及疆域的关系。 尼罗河沃土与埃及古代疆域基本重合。 非洲 亚洲 尼罗河与古代埃及 非洲 亚洲 前15世纪时的疆界 前3100年前后的疆界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将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1.定期泛滥,留下肥沃土壤 2.为农业灌溉提供水源 3.便于航行,为为古埃及的统一提供有利的自然条件 4.古埃及人通过观察尼罗河的涨落,发展了天文学,如制定了太阳历。 (1)强盛: 公元前15世纪时,埃及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 (2)衰亡: ①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波斯灭亡。 ②7世纪,这片土地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古代埃及人与阿拉伯人逐渐融合。 识记:国家出现(前3500年前后) 初步统一(前3100年) 强盛(前15世纪) 灭亡(前6世纪) 古埃及的兴衰简史 前3500年出现小国 前3100统一国家建立 前15世纪地跨亚欧的帝国 前6世纪灭亡 前4000 前2000 公元元年 古代埃及兴衰史 前3000 前1000 古埃及国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看书,完成年代尺,请在相应的时间上标出历史事件。 它形成于5000多年前。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 象形文字: 哭 走 日 你 认 识 它 吗 ? ①形成时间: ②特点: ③意义: 公元前3000年前后 与事物形状相似,有读音 真正的文字就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起来 刻划符号(雏形) 图画文字 象形文字 (真正的文字) 无读音 有读音 文字产生的过程 象形文字 太阳历 依据: 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划分: 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5天宗教节日,一年就为365天。 地位: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意义: 这一发明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的罗马历法以及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这种历法。 这生动反映了天文历法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太阳历 埃及太阳历 罗马历法 现行公历 太阳历的创立反映了天文历法与什么之间的密切关系? 农业生产 医学: 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他们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并开始分科治病。而且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 那么,什么是木乃伊?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呢?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宝贵可靠的交通线— 充沛的河水—— 促进整个流域的统一 发展灌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