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二模古文试题
高三二模试题 命题:张效霞(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原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见於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彊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学者溺於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B.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C.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庶孽,指妃妾所生之子。犹树有孽生,故称。庶,长男以外的儿子。孽,妾所生的儿子。
刑名之学,刑名指战国时以 \t /_blank 管仲、 \t /_blank 李悝、 \t /_blank 商鞅、 \t /_blank 申不害为代表的 \t /_blank 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后人称为刑名之学,亦省作刑名。 \t /_blank 韩非子亦尚刑名。
C.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 \t /_blank 夏、 \t /_blank 商、 \t /_blank 周三个朝代的合称。“三代”一词最早见于 \t /_blank 春秋时期,一直到战国时期,都是指夏、商、 \t /_blank 西周。秦朝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了 \t /_blank 东周,并一直沿用下去。
D.伯的本义是“没有兄长的男子”、“老大”。现在一般称呼比父亲年长一些的男子。古代还指女子对丈夫的尊称,指统领一方的长官,还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
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叔座深知商鞅才堪大用,病中诚谏魏惠王任用商鞅为相,但魏王无识人之智,终未信用商鞅。
B.魏惠王探病公叔座离开后,公叔座屏退周围的人,私下劝商鞅赶快离开魏国,以免被魏王擒杀,商鞅听从建议立即离开了魏国。
C.商鞅劝说秦孝公变法,舌战重臣,认为甘龙所说是世俗的说法,是因循守旧拘泥于书本见闻而缺乏改革创新精神。
D.当秦孝公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而犹豫不决时,商鞅以高人之行,独知之虑,并用“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的道理和强国利民的愿景说服了秦孝公。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
(2)
(3)
高三二模答案:(一)文言文阅读 4、D 5、D (伯是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6、B ( 公叔座屏退周围的人是跟魏王说话,商鞅预知魏王不会擒杀他,也没有立即离开魏国。)7、(1)(5分)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可以”“若”“许”三处,每翻译对一处给1分;翻译出大意给2分。)
(2)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非”“循”“多”三处,每翻译对一处给1分;翻译出大意给2分。)
译文: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