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冲刺之诗歌鉴赏(全国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冲刺之诗歌鉴赏(全国卷)

提分专题训练 之 诗 歌 鉴 赏 选择题常见十个误区:报纸35期A2、A3 二、牛刀再试 (一)开龙门八节石滩①(白居易) 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 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 【注】①作此诗时,作者73岁。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②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锡,手杖。③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后因以“退傅挥金”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 B.“剑棱”二字体现了此地凶险异常,“摧”字表现了往日深受其苦者今日之喜悦。 C.颔联运用比喻和比拟的手法,写石滩疏通后,江上舟筏鱼贯往来、篙楫挥舞如箭的繁忙景象。 D.第五句表明,此次开滩工程的资金的唯一来源,是持杖僧人从各方化缘的所得。 E.第六句作者以疏广自比,委婉透露出诗人施财凿滩造福于民的愉快心情。 2、白居易在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有“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句子,试结合这两句诗分析本诗尾联表达的深刻意蕴。(6分) 答:①尾联里,作者希望有一天随僧人一道玄游四方,不再担心八节石滩难行。(译诗意)②尾联表现出诗人晚年以做善事为民造福为乐的情怀。③表现出诗人将百姓疾苦挂念在心的崇高品质。(每点2分) 【点拨】通读全篇,联系背景和作者经历进行概括。 二、登快哉亭(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写水,“江”“城”“泉”“石”,动静结合,将蜿蜒曲折的江水与飞沫四溅的泉水的动态刻画了出来。 B.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间落照图,两句虽然意思略相重复,然而造语工巧,特别是“隐地”、“依山”,形象而具体。 C.颈联融情于景,包含了很深的寓意,鸟飞云动,耐人寻味。 D.前六句写登楼所见,由高到低,层次分明,在写景中别具一格。 E.全诗苍劲有力,虽不用奇字僻典,然而意兴无穷,洋溢浪漫气息,风格近于李白。 4.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兴不尽”的原因。 答:①诗人登高望远,有山有水,意味无穷,然而夕阳隐地,暮霭升起,限于环境目力而“兴不尽”。②飞鸟匆匆掠过不知要飞向何处,引发诗人好奇;白云奔腾舒卷,引发诗人对自由的向往,由于自身条件和空间所限,因而“兴不尽”。③诗人徘徊留恋,然而家中还有稚子候门,心中记挂故不能尽兴。 【点拨】每点应包含“兴”和“不尽”之意。 三、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面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B.首联第二句中,诗人借景抒情,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苦味。 C.颈联中“归马”点明朋友归襄邓之事,“杳杳”“萧萧”两个叠音词音的和谐,有音乐美,渲染了欢快的气氛。 D.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惜别之意尽显。 E.本诗是送别诗,题目点出了主要事件,语句平易晓畅,但情感真切自然,读后让人有种惆怅的心绪。 6、诗的颔联语言浅近但情感深沉,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答:①流露出相逢时的喜悦。相同际遇的人终于在“十年”“移家”“白首”“征战”后相逢。②抒发对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在战乱流离中,青春不再,青春的锐气也早已消磨。 ③同时也发出了对社会动乱的悲叹。个人身世坎坷,社会战乱动荡,诗人的痛苦之情充溢诗句之中。 四、龙阳县歌(刘禹锡) 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 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 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 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朗州任职期间,微服巡察龙阳县后所作。②篱落:篱笆。【这首七律,无疑可看作刘禹锡当时向往改革、期望天下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的心境写照,亦是这位命运多舛诗人的田园追忆。1200多年来,《龙阳县歌》“武陵吏俚悉歌”,一直为汉寿、常德民众传颂,借此缅怀诗人的为官之道与高尚品格。】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