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泌尿器官疾病-郭定宗 华中农业大学.doc

第六章 泌尿器官疾病-郭定宗 华中农业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泌尿器官疾病 教学目的和要求 基本内容: 泌尿器官疾病的常见病因、症状、防治原则,肾脏疾病、尿路疾病、尿毒症的诊断与防治。 基本要求: (1)掌握泌尿器官疾病的常见病因、症状、防治原则。 (2)熟练掌握肾脏疾病、尿路疾病、尿毒症的诊断与防治。 重点难点 重点:肾炎、尿道炎、尿结石的诊断与防治。 难点:尿结石的病因 教学进程(含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PowerPoint和电视录像片等现代教学手段,播放表格、图片、图像、动画等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结合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病例的临床病例治疗,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6.1概论 6.2肾脏疾病 6.3尿路疾病 作业布置 1)泌尿器官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 2)肾炎和肾病的鉴别诊断? 3)尿石症的发病机理? 主要参考资料 /medical/xueye/tupu.htm 第一节:泌尿器官疾病概论 一.泌尿系统解剖 二.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 泌尿功能、分泌肾素和促进红细胞生成、活化D3。 1.少尿或无尿 少尿:肾前期----休克,急性失血,肾动静脉阻塞等。 肾性----肾脏病变:肾小球肾炎,皮质坏死,肾乳头坏死等。 肾后期----输尿管阻塞,膀胱压迫阻塞等。 2.尿液成分的改变:血尿、蛋白尿、尿沉渣的变化:管型,白细胞,细菌,各种上皮细胞。 3.心血管症侯血压↑、心浊音区扩大、第二心音增强、脉搏强硬(硬脉)。 血液成分改变:低钠血症、高钾血症、低蛋白血症、氮血症、酸中毒及肾性贫血。 4.肾性水肿:由于低蛋白血症引起,多发于疏松结缔组织部位如眼睑,胸下,腹下,四肢末端,阴囊。 5.尿毒症:血中非蛋白氮及其它代谢废物增多导致机体中毒。 三、泌尿器官疾病的发生原因 1.血源性:细菌,病毒,内源性或外源性有毒→血液。 2.尿源性:细菌,病毒→尿道→肾脏,膀胱→损伤。 3.变应性:菌体蛋白,变应源性物质所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对肾小球膜损伤。 4.代谢性:VA缺乏,钙过多磷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钙异位沉着→结石。 5.附近组织炎症蔓延。 四、泌尿器官疾病的治疗原则 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消除水肿、维持内环境平衡、实施非特异性和支持性治疗。 肾炎 1.定义 肾炎通常是指肾小球,肾小管或肾间质发生的炎症。 临床特征:肾区敏感和疼痛,尿量减少,尿液有病理产物。 2.病因 临床上按病程和病变部位常分为:急性肾炎,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炎(肾小球肾炎):与感染和中毒有关。 感染:传染病(猪瘟,猪丹毒,口蹄疫,胸膜炎,牛瘟)。 中毒:内源性中毒(霉变饲料,有毒植物(栎树叶),石碳酸,水杨酸,砷,汞,磷中毒)。 机体感受风寒,营养不良,劳累过度均为诱因。 慢性肾炎:是指肾小球发生弥漫性炎症,肾小管发生变化及肾间质发生细胞浸润的一种慢性肾疾病。 病因与急性肾炎基本相同,刺激持续时间长,急性肾炎治疗不当。间质性肾炎:指肾间质结缔组织增生,肾实质受压而缩,致肾脏变小,变硬的慢性疾病,亦称肾硬化。 病因:慢性传染病(牛,羊的布病,钩端螺旋体)。 慢性中毒(化学药物,慢性胃肠疾病,长期饲喂坶变饲料)。 3.发病机制 免疫介导性炎性疾病,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一般认为,免疫机制是肾炎的始发机制,在此基础上炎症介质(如补体、白细胞介素、活性氧等)参与下,最后导致肾小球损伤和产生临床症状。 (1)体液免疫 两种方式形成肾小球免疫复合物(IC)。 ①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外源性抗原(如致肾炎链球菌的某些成分)或内源性抗原(如天然DNA)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在血循环中形成CIC,CIC在某些情况下沉积或为肾小球所捕捉,并激活炎症介质后导致肾炎产生。 ②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系指血循中游离抗体(或抗原)与肾小球固有抗原(如肾小球基底膜抗原或脏层上皮细胞糖蛋白)或已种植于肾小球的外源性抗原(或抗体)相结合,在肾脏局部形成IC,并导致肾炎。 (2)炎症反应免疫反应需引起炎症反应,才能导致肾小球损伤及其临床症状。炎症介导系统可分成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两大类,炎症细胞可产生炎症介质,炎症介质又可趋化、激活炎症细胞,各种炎症介质间又相互促进或制约,形成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关系。 ①炎症细胞主要包括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等。炎症细胞可产生炎症介质,造成肾小球炎症病变。 ②炎症介质炎症介质在肾炎发病机制的重要作用。 4.肾炎的病理变化 急性肾炎:肾脏肿胀,被膜紧张易于剥离,表面及切面呈淡红色,皮质明显增宽。切面呈有灰白色半透明小颗粒状隆起(肾小球肿大)。 慢性肾炎:肾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质地硬实,被膜分离困难,切面皮质变薄,结构致密,有时在皮质或髓质内可见到大小不等到的囊腔。 间质性肾炎: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瘢痕组织而变硬,体积缩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