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编写细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附件2: 山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标准提高指导原则和技术要求 一、指导原则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标准提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保障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的原则; (二)坚持质量标准可控性原则; (三)坚持科学、合理性原则; (四)坚持标准规范化原则; (五)坚持方法先进性原则。 二、技术要求 (一)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标准应包括的内容: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应包括药品名称、汉语拼音、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规格、贮藏等。除药品名称、汉语拼音外,其他项目的名称加括黑鱼尾号“【】”。 (二)凡例和附录的使用:凡例和附录执行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内容。现行版《中国药典》没有收载的,执行《山东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收载的内容。 (三)技术要求 1.药品名称 (1)药品命名应遵守《中药命名原则》,如带“灵”、“宝”“神”等夸大、自诩、不切实际的用语,应更名;无剂型名或剂型名与制剂不符的,应更名。 (2)与药典收载品种属同名异方的,应更名。 (3)与国家药品标准同方异名的,执行国家标准。 2.汉语拼音 按药典格式书写,剂型名与前面名称分开,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六味地黄丸(Liuwei Dihuang Wan)、银黄颗粒(Yinhuang Keli)。 3.处方 除保密品种以外,处方项应明确组方药味的名称和用量。 (1)药味名称 a.中药饮片、中药植物油脂(如蓖麻油)及中药提取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甘草浸膏)以及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成分(如骨碎补总黄酮)应使用其法定标准的名称。如:金银花不能描述为双花,蓖麻油不能描述为蓖麻子油等。 b.当处方中的药味为多种植物来源、而处方中只使用其中某一种时,药味名称应采用法定名称,但需在标准正文后注明其植物来源。例如:化滞柔肝颗粒的处方药味“茵陈”为《中国药典》收载的“绵茵陈”和“花茵陈”中的一种 “绵茵陈”,其处方中描述为“茵陈(绵茵陈)”。如使用多种来源,且各来源药材的成分、功能主治基本一致,药味名称应采用法定名称。 c.对于一些未经炮制的毒性药材,如生川乌、生半夏、生天南星等,应在其品名前冠以“生”字,以免误用。 d.如处方中药味为鲜品,应在药味名称前加“鲜”字。如:鲜益母草、鲜鱼腥草、鲜地黄等。 e.中药的炮制方法分为净制、切制及炮炙处理。当仅采用净制、切制加工的炮制方法时,无需在药材名称后加注炮制方法。若采用其他的炮制方法,则应在药材名称前或后标明炮制方法:若炮制方法与药典收载的饮片炮制方法一致,应与药典名称一致,如炒山楂、炒麦芽、酒当归、地榆炭等;若炮制方法与药典收载的饮片炮制方法不一致,则应在药材名称后加括号标明炮制方法,如白扁豆(去皮)、枳实(炒)、杜仲(炭)等。若有几种炮制规格,应明确一种,如半夏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炮制规格,不能描述为“半夏(制)”,附子有黑顺片、白附片、盐附子等,不能描述为“附子(制)”等等。 f.除经批准使用麝香的品种外,均应在处方中写明“人工麝香”; 除国家规定用天然牛黄或体外培育牛黄的品种外,均应写明“人工牛黄”。 g.处方中药味为提取物且无法定标准时,应在制剂标准正文后附上其特定的标准;如该提取物无特定标准时,应在制剂标准正文后注明其制备方法。 (2)药味的排列顺序 传统中药制剂的药味排列顺序应根据中医理论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非传统中药制剂应以药物作用主次的顺序排列。 (3)药味的处方量 处方中各药味的处方量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重量以“g”表示,容量以“ml”表示。除丸剂、散剂、煎膏剂、橡胶膏、膏药等不规定制成量的剂型品种外,处方量应与成品的制成量相对应,通常按成品制成1000单位(g、ml、粒、片等)的量来进行折算;酒剂、酊剂、露剂、洗剂等的药味处方量可按10000ml成品制成量来折算。一般情况下,药味的处方量应采用整数,贵重药和细料药的处方量可保留两位小数。 (4)药引 药引应列入处方项。 (5)作为辅料和添加剂使用的药材 作为辅料和添加剂使用的药材不列入处方项,其名称、用量和处理方法均应写在制法项中。 4.制法 制法项要求文字简明扼要、规范,内容符合生产实际情况,药味应与处方药味相对应,并注意核算处方量、制成总量与规格之间的关系。药材粉末的粗细程度一般用《中国药典》凡例中粉末分等的术语来表示,如“粗粉”、“中粉”、“细粉”、“极细粉”等,而不用药筛的筛号或目号来表示,药筛的筛号和目号与粉末分等的对应关系详见《中国药典》一部凡例中的有关内容。采用渗漉提取方法时,应写明所用溶剂的名称及用量或渗漉液的收集量。采用水提醇沉工艺时,应写明醇沉前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及测定温度、醇沉时药液中的乙醇含量。用树脂柱进行纯化处理的工艺,应写明所用树脂的骨架类型。朱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