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2.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 (1)水下分流河道 ①由含砾砂岩和砂岩构成; ②分选中等。概率图由悬浮、跳跃、滚动三个次总体组成。 C-M图也反映了牵引流的特征 ③以小型交错层理为主,有时出现脉状层理及水平层理。 ④化石较少,主要是浅水介形虫及淡水轮藻。 ⑤自然电位曲线呈顶底突变的箱形及钟形。 ⑥整个砂体呈长条状分布,横向剖面呈透镜状且很快尖灭。 ⑦垂向层序结构特征与陆上分流河道相似,但砂岩颜色变暗, * (2)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 ①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两侧; ②互层的灰色、浅灰色细砂、粉砂及灰绿色泥岩组成。 ③发育水平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以及压扁层理、包卷层理。此相的重要特征是生物扰动程度较高,有较多的生物潜穴。同时,受波浪的改造作用较明显。 ④概率图中跳跃总体常由两个斜率不同的次总体组成,见主要是表鲕。在反韵律的单层中,由下而上分选变好,表鲕含量增加; ⑤螺类壳体化石较丰富。 * ( 3)河口砂坝 ①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前方;与正常三角洲河口砂坝相比,扇三角洲河口砂坝的沉积和规模较小,但含砂量高。 ②分选较好的粉砂一中砂为主,沉积粒序主要显示反韵律。 ③沉积构造:小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粉砂质泥岩中,可见滑动作用或生物扰动所形成的变形层理及扰动构造。 ④概率图:特征反映了河流和湖泊水流的双重作用,跳跃总体由两个斜率不同的次总体构成。 ⑤自然电位曲线反映了粒度反韵律特征,显示漏斗形、顶底渐变的箱形。 ⑥河口砂坝整体呈底平顶凸或双凸的透镜状。 * (4)前缘席状砂 ①位于河口砂坝的侧方或前方,紧临前三角洲。当波浪和沿岸流作用加强时,使得水下分流河道或河口砂坝受到改造并重新分布。 ②沉积物:分选好,岩性较细,成熟度较高; ③在扇三角洲前缘地带形成分布广、薄的席状砂体。 ④构造:波状层理、变形层理;其显示反韵律的粒序, ⑤概率图中的跳跃总体含量高达80%~90%;滚动组分含量少。 * (1)岩性: 由互层灰绿色、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钙质页岩、油页岩组成。 (2)构造:发育水平层理,含较丰富的介形虫、鱼类化石。常见粉砂质透镜体夹层。 (3)自然电位曲线平直。 (4)前三角洲沉积分布较窄,与湖相暗色泥岩较难区分。 (5)前三角洲以及在深湖暗色泥岩中可见较粗粒的砂体。 3.前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 4、扇三角洲的鉴定特征 (1)岩性:粒度粗、分选差砂\砾岩。 (2)构造:(推进) 自下而上水动力变强,粒度由细变粗,反韵律特征,沉积构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3)化石含量少。 (4)在地震剖面上显示楔形、透状反射外形,其内部具有不清晰的前积反射结构。 (5)在前三角洲或扇三角洲的前方还有冲积扇的丘形、小透镜状的地震反射响应。 * 对于海洋扇三角洲,W.A.Wescott等总结出以下12种判别标志,可供参考。 教材P278 * 五、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是由辫状河体系(包括河流控制的潮湿气候冲积扇和冰水冲积扇)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 通常是湍急洪水控制,常为季节性的沉积作用产生。 辫状河三角洲可细分为三个亚相,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前三角洲。 * 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主要由众多的辫状河道或辫状河平原相所组成。 河道充填层序主要由砂岩组成,也常见砾岩。辫状河道的沉积单元包括成互层的横向砂坝或纵向砂坝或它们两者的透镜体,并掺夹有丰富的小到中等、从砂到泥充填的冲蚀槽。与冲积扇相比,辫状河沉积物以河流体系的高河道化,更深、更持续的水流和很好的侧向连续性为特征。 * (1)辫状河道沉积 ①以河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沉积物为主,亦见部分废弃河道充填沉积。 ②河道砂坝岩性较粗,为砾岩、含砾砂岩及砂岩,它们组成若干个向上变细的透镜体并相互叠置而成,单个透镜体最大厚度从0.2~5m不等,横向延伸数米即变薄尖灭; ③侧积交错层及冲刷面构造发育,见平行层理,大、中型板状一槽状交错层理。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主要由众多的辫状河道或辫状河平原相所组成。 * * (2)废弃河道充填沉积 ①沉积体往往呈下凸上平的透镜状,岩层向两端收敛变薄、尖灭。 ②充填沉积物从下向上粒度明显变细,往往从砾岩(河道滞留沉积)逐渐变为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③底部见起伏不大的冲刷面。向上层理规模从大、中型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到小型交错层理,顶部为水平层理,层内还可见到充填沉积过程中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家基本药物培训通用课件.pptx VIP
- 园林绿化修剪标准.pdf
- 第1单元 活动1 发现身边的数据 课件2025湘科版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pptx
- 《强直性脊柱炎》PPT课件.pptx VIP
- 练习使用显微镜课件(共15张ppt)(内嵌音频+视频).pptx VIP
- 新22G03 墙下扩展基础.docx VIP
- 重点语法知识梳理(一)-2023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考点复习(牛津上海版).pdf VIP
- 公司二手车鉴定评估报告表.docx VIP
- 2017的qq号如何免费申请_qq号免费申请账号的方法教程.docx VIP
- DL_T 5852-202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