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哑门(yamen GV 15)督脉、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颈后区,第2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注1: 先定风府(GV 16),再于风府(GV16)下0.5寸取本穴。 注2: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1.舌强不语,暴瘖,舌重。 2.癫痫,颈项强急,脊强反折。 3.头痛,头重,瘫痪,半身不遂。 【操作】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可灸。 风府(fengfu GV 16)督脉、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在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注:正坐位,头稍仰,使颈部斜方肌松弛,从颈后发际正中上推至枕骨而止既是本穴。 【主治】1.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癫狂痫,癔病。 2.头痛,眩晕,颈项强急,项背痛。 3.目痛,鼻衄,咽喉肿痛。 【操作】 伏案正坐位,使头微前倾,项肌 放松,向下额方向缓慢刺入0.5~1寸。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可灸。 【配伍】 配百会,治疗一切风病。(《行针指要赋》) 百会(baihui GV 20)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 【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注1:在前、后发际正中连线的中点向前1寸凹陷中。 注2:折耳,两耳尖向上连线的中点。 【主治】1.头晕,眩晕。 2.昏厥,癫狂痫,中风不语。 3.脱肛,阴挺,久泻。 4.健忘,失眠。 【操作】 平刺0.5~1寸。可灸。 水沟(shuigou GV 26)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和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1.昏迷,晕厥,中风,牙关紧闭,癫痫,抽搐。 2.口,唇肿,鼻塞,鼻衄。 3.闪挫腰痛,脊膂强痛。 4.消渴,黄疸,遍身水肿。 【操作】 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 按掐)。一般不灸。 印堂(yingtang GV 29) 【定位】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注:左、右攒竹(BL 2)连线的中点。 【主治】1.头痛,眩晕,失眠。 2.小儿急、慢惊风,产后血晕。 3.鼻渊,鼻衄,目痛。 【操作】 向下斜刺或平刺0.5~1寸,还可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谢谢观看!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可编辑 可编辑 督脉 经脉循行(附交会穴)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⑴(胞中),下出会阴⑵,经长强行于后背正中,上至风府,入属于脑⑶,上巅,循额,至鼻柱⑷,经素髎、水沟,会手足阳明,至兑端,入龈交⑸。分支: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⑹。《素问 骨空论》 络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灵枢 经脉》 注:⑴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见《素问 骨空 论篇》。少腹,张介宾注:“小腹也,胞宫之所居。”与《奇经八脉考》所言“起于肾下胞”,位置一致。胞中,指内生殖器,张介宾注:“在女子为孕育胎儿之所,在男子当藏精之所。”《难经 二十八难》言: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腧”,指脊柱下端的长强穴。 ⑵会阴:《素问 骨空论篇》称之为“纂”。张介宾注:“纂,交纂之义,谓两便争行之所,即前后二阴之间也。”会阴穴为本经与任脉、冲脉的交会穴。 ⑶入属于脑:见《难经 二十八难》。督脉在内行于脊里,入属于脑;在外行于后背与头正中线。 ⑷上巅,循额,至鼻柱:见《甲乙经》。 ⑸经素髎…入龈交:见《奇经八脉考》。 ⑹分支:…上系两目之下中央:此分支与任脉循行相同,王冰注:“今《甲乙经》及《古经脉流注图经》以任脉循背者谓之督脉,自少腹直上者谓之任脉,亦谓之督脉,是则以背腹阴阳别为名目耳。” 交会穴:会阴(任脉、冲脉),会阳(足太阳),风门(足太阳)。此外,手太阳小肠经之腧穴后溪通于督脉。 督,本义为观察、审察,《说文》:“督,察也。”引申为总督、统率,指此脉有统率全身阳气(脉)的作用。正如王冰所说:“以其督领经脉之海也。”(《素问 骨空论篇》注)。又通“裻(du)”,指衣背后缝。《庄子 养身主》载:“缘督以为经。”郭象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