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区杏疔病发生和防治
摘要介绍杏疔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并 提出防治方法,以为杏疔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杏疔病;发病规律;防治方法;宁夏固原;原 州区
中图分类号S4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 (2014) 06-0150-01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 决策,是一项投资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群众参与程度 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几年来,各乡镇和原州区林业局认 真组织实施,广大农户积极参与,退耕还林成果不断巩固, 面积保存率达到95%,工程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村特色 产业发展壮大,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退耕农 户人均纯收入大大提高。但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仍处 于关键阶段,加强建设成果后期管护依然重要。现就原州区 11个乡镇退耕还林区成活率、保存率、病虫害危害及林木抚 育、补植补造、森林防火等工作进行调研如下。
1固原市原州区退耕还林的基本情况
退耕还林1999年在原州区试点,2000年经国务院西部 开发办公室召开退耕还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全面启动 退耕还林工程正式实施。截至2010年共完成退耕还林3.87 万hm2, “退一还二”及荒山造林2. 53万hm2,涉及11个 乡镇184个行政村,3. 6万退耕户及头营镇的路梁、马原村; 河川乡上黄等村的红梅园区,其中有20%的面积不同程度发 生了杏疔病。最为突出的是黄铎堡镇的羊圈堡、北庄、老庄 村退耕区;头营镇的路梁、马原村,河川乡的上黄等村的红 梅园区。且树势弱的较树势强的重;未抚育管理的较抚育管 理的重;密集的较疏生的重;纯林较混交林重[1-2] o
2危害症状
杏疔病又名红肿病、叶枯病。该病主要危害新梢和叶片, 有时也危害花和果。发生时整个新梢发病,节间短而粗,叶 片成簇生状,严重时干枯死亡。病叶初期为暗红色,呈肿胀 状,后逐渐变成黄绿色并增厚,质硬成革质,病叶两面布满 褐色小粒点(为性胞子器),6、7月病叶变赤黄色,向下卷, 遇雨从性胞子器中涌出桔红色黏液状性胞子。后期病叶干 枯,变黑褐色,叶背面散生出小黑点(子囊壳),秋冬季节 病叶挂在枝上不落。花朵花萼肥厚,开花受阻。花瓣和花萼 不易脱落[1-2] o花被侵染后,萼肥厚不易脱落,开花受阻; 幼果受害后,果染病生有黄色病斑及红褐色小粒点,生长停 滞,干缩脱落。由于新梢逐年病死,树势及产量会受很大影 响。为北方各省杏产业区的重要病害。还侵染东北杏、山桃、 桃等[3]。
3病原
杏疔病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球壳目疔座霉属。性胞子器椭 圆形或不规则形,器壁与周围菌丝无明显区别。性鞄子线形、 弯曲、单胞、无色,大小为18.6?46 P mXO. 6?1. 1 um, 挤出时呈卷须状,无萌发及侵染能力。子囊壳近球形,壳壁 近无色,有凸出苗孔口,大小为252?315 umX239?328 P mo子囊棒状,大小为80?108 y mX 12?17 u m,内生8
个子囊胞子,无色、单胞、椭圆形,大小为10?17 umX4? 6 umo子囊胞子在水中2 h即能萌发芽管,以后生出褐色
付桌面器进行侵入。
4发生规律
病菌以子囊壳在树上病叶内越冬。次春弹射出子囊胞 子,借风传播到杏树幼芽上,条件适宜时侵入幼芽,病菌随 新叶生长,危害嫩梢幼叶,一般于5月上旬发病,新梢长到 16mm左右时出现明显症状,到10月病叶变黑,并在叶背形
成子囊壳越冬。分生砲子在侵染中不起作用。子囊胞子1年 侵染1次,无再次侵染。早春低温阴雨天气,适于侵染发病。
5防治方法
5. 1人工防治
5.1.1清除病残体。杏疔病菌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 所以秋、冬季节彻底剪除树上的病枯梢、残桩、病果台,清 除病枝叶、病死树,剪锯口及其他伤口用药剂或油漆封闭, 减少病菌侵染途径。若连续数年,即可控制其危害。
5.1.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采用配 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协调氮、磷、钾肥比例,注意疏 花疏果,使树体负载量适宜,注意减少各种伤口,减少病菌 侵染机会[3-4] o
5. 1.3刮治病斑。在病疤周围延出0.5 cm用刀割一深
达木质部的保护圈,然后将圈内的病皮和健皮彻底刮除,刮
■ ■■掉塑料布上的病组织集中烧毁。对已暴露的木质部用刀深割
■ ■■
1.0?1.5 cm后涂药处理。可用格润5倍液、5%菌毒清水剂 5倍液等涂抹。处理后20 cl再涂1次[4]。
5.2药剂防治
发芽前对树体喷3?5 ° Be石硫合剂,每隔10?15 d 喷1次,连喷2?3次,消灭病原菌。抽梢期喷布70%甲基硫 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 液。
从杏树展叶期开始,每隔10?14d喷1次70%甲基托布 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