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综述.pdf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综述.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献综述 2014-07-04 查阅次数: 173 次 发布人: admin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 ,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入手 ,结合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与具体实 践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意义、价值、保护、利用、传承的方面进 行了综述 ,并对所引用文献中提出的观点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基本了解了我国目 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 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在其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形成了丰富多彩、 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体现了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体现了中华 民族先人们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 2004 年 8 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 会议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成为较早加入该公约的 国家之一。 2011 年 6 月 10 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意识渐渐深入人心。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笔 者在中国知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篇名,搜索 1999 年至 2011 年(最后截 止于 2011 年 6 月 10 日 15 点 40 分)以来的文献,共计 1719 篇。主要涉及非 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意义、价值、保护、利用、传承等方面,其中以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界定,保护模式,利用的研究居多。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研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及分类的依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定义及分类 2003 年 10 月 17 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 32 届会议正式通过的 《保 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下简称《公约》)第二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为 “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是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 观念表 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按上 述定义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包括以下方面“ 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表演艺术; 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 4.有 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 [1]251 2 .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分类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下简称《办 法》 )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 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 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办法》将其分为传统的文化表现 形式和文化空间两类,包括: 1. 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2.传统表 演艺术;3. 民俗活动、 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技能; 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1]236 (二)我国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 上述文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分类不难看出, 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定义及分类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公约》为依据, 并结合我国具体实践而 制定出来的。故《办法》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理论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