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试验终稿.docVIP

雏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试验终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雏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试验 王丽1,陈克研1,刘佳2,杜崇涛1,赵传博1,赵魁1,高巍1,高丰1* (1.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长春 130062;2.长春市动物检疫站, 长春 130061) 摘要:本实验通过细菌检测、PCR鉴定、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动物回归试验等对长春市某鸡场送检的10只2日龄疑似大肠杆菌病死亡的雏鸡死亡病因进行系统地分析,初步判定为大肠杆菌致死。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仅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敏感,对丙氟哌酸、氨苄青霉素、左氟沙星等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经电镜负染观察及传代细胞系和鸡胚进行病毒分离,结果均为阴性。 关键词:雏鸡;大肠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 中国图书分类号:S852.61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丽(1988 - ) ,女,山东人,本科,主要从事动物病理解剖学研究。 *通讯作者:高丰,教授,博士生导师。 鸡大肠杆菌病(Avian colibacillosis)是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chia colibacilli, E. coli)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引起鸡的一种主要细菌性传染病,同时又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胚胎性疾病[1]。鸡大肠杆菌病是近年来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大肠杆菌病在哺乳动物主要引起肠道疾病,而在禽类,当宿主防御能力下降时,常引起继发性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主要引起感染禽的败血症、大肠杆菌性腹膜炎、心包炎、肝周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肉芽肿、眼炎等多种病变[1-3]。2010年7月本试验从病原学和病理学角度对长春市某鸡场送检的10只死亡雏鸡的死亡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确诊雏鸡为大肠杆菌感染致死。此外,本研究对所分离菌株的耐药性进行了分析,为临床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料来源 长春市某鸡场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的10只2日龄海兰褐鸡,送检时已死亡12h。其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拉黄白色稀粪,经氟哌酸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陆续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10%左右。 1.1.2 主要试剂 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琼脂、革兰氏染液、购自北京鼎国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普通肉汤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三糖铁琼脂、药敏片为本实验室自制;Taq DNA聚合酶、dNTP、标准分子量核酸DNA Marker DL-2000为TaKaRa公司产品;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乳糖、蔗糖、枸橼酸盐及各类生化反应试剂等购自北京鼎国生物制剂有限公司。大肠埃希氏菌O型抗血清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 1.1.3 引物 参照文献中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相关因子基因序列合成2对引物,由华大基因公司合成。大肠杆菌通用引物:上游5’-TCCTCAGCTATAGGGTGCTTTTG-3’,下游5’-ATCGAAACAAGGCCAGTTTTTTAC-3’;大肠杆菌特异性引物:上游5’-CAGGTCGTCGTGTCTGCTAAA-3’ ,下游5’-TCAGCGTGGTTGGATCAACCT-3’;细菌通用引物:上游5’-CCTACGGGAGGCAGCAG-3’?,下游5’-ATTACCGCGGCTGCTGG-3’。? 1.1.4 实验动物 3日龄健康海兰褐鸡30只,购自长春市农科院种鸡场。 1.2 方法 1.2.1 直接染色镜检 无菌采集病死鸡的心、肝、脾、肺、肾等组织,将病料触片和血液涂片,分别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碱性美蓝染色,镜检。 1.2.2 细菌分离培养 将无菌采集的病料接种于普通肉汤中进行增菌培养,37℃培养24h后,取肉汤培养物分别划线于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及斜面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细菌生长及菌落特征,并作进一步鉴定。 1.2.3 PCR鉴定 应用本实验室合成的大肠杆菌通用引物、细菌通用引物及大肠杆菌特异性引物对分离的细菌进行PCR鉴定[4]。 1.2.4 生化试验 将分离的菌株接种于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乳糖、蔗糖、枸橼酸盐等微量糖发酵管,37℃恒温培养18h~24h,观察结果。 1.2.5 血清型鉴定 采用大肠埃希氏菌标准O型抗血清与纯化菌株进行直接凝集试验。 1.2.6 动物回归实验 将分离鉴定的菌株接种到肉汤培养基上,37℃培养18~24h,将菌液颈部皮下接种20只3日龄海兰褐鸡,每只0.2ml(约2×108CFU)。并设10只为对照组,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2ml灭菌肉汤。隔离饲养,观察一周。 1.2.7 药敏试验 无菌挑取大肠杆菌纯培养物,接种于肉汤培养液中进行增菌培养,24h后,蘸取培养液均匀涂布于普通琼脂培养基,37℃干燥8min。然后将呋喃妥因等23种抗生素纸片分别对称地置于培养基表面,每个平皿帖4种药敏纸片,37℃恒温18~20h后观察抑菌环大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