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基成像中的地气杂光建模与仿真
张金芳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综合信息系统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摘 要:为了研究地气杂散光对空间成像的影响,考虑大气传输辐射、地面反射和相机消光特性建立了基于
物理的数字仿真模型和仿真平台。针对太阳同步轨道星敏感器应用,仿真分析了成像传感器受地气杂散光干
扰的时空分布特征,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成像系统设计。
关键词:地气杂散光;建模与仿真;星敏感器;POLDER BRDF;大气辐射传输;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本文探讨的重点。
0 引言
本文引入Polder全球BRDF数据库、ISCCP
成像遥感系统一般是通过成像系统记录的目 (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D2数据和大气辐射传输
标反射或辐射的光谱信息特征来识别目标并进行 模型,通过仿真得到地气光在传感器位置亮度,
深入研究,其中杂光的混入干扰了目标信息,造 并转化为对应的星等,从杂散光的地理空间分布
成信噪比降低。其中的杂光来源于传输介质、成 和全年强度分布角度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试验
像系统本身以及视域外光源。本文重点研究地球 结果可以作为判断遮光罩是否满足设计性能的参
作为一个反射太阳光的反射光源而造成的成像系 考依据。
统视域外杂光对成像的影响。
1 地球表面光学模型
当前,已有研究成果多集中于杂散光的抑制
和防护罩设计[1,2,3,4],这些研究成果为成像系统的 从空间相机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光学特性
抗杂散光性能提供了基础参数。在空间成像仿真 需要考虑地形形态[9]和表面物质与结构特性(地
和杂光干扰研究方面,SENSOR[5]是一个考虑了地 面湿度、颜色、粗糙度、植被和土壤性质等因
面场景、大气和相机性能的全面的仿真框架,把 素),然而,基于地形及表面参数建立全地球表
系统分为光线追踪、辐射计算和成像系统等三部 面光学模型的难度在于地面参数的精确性、可获
分,实现了端到端的遥感影像成像仿真,虽然未 得性以及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Pold
考虑杂光,但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仿真框架;张 er卫星从空间收集到的地面BRDF数据是多种影响
雷等[6]仿真分析了地面镜面反射太阳光对探测器 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已经包含了地形的因素,
的影响,建立了数学模型,由于没有考虑地面特 因而可以直接使用BRDF来描述地面的反射特性,
性和大气传输特性,误差较大;廖瑛等[7]通过STK 为了方便使用和插值的需要,建立了相应的RPV
定性地分析了研究太阳、月亮等作为杂散光进入 参数化模型。
空间相机视场的机会,对其影响未作深入分析;
[8] 1.1 地球表面反射
顾有林 等,从影像处理的角度,考虑大气辐射
传输特性,建立了基于COM的遥感影像生成仿真 POLDER是第一个可以获得全球偏振光观测的
框架,因为其输入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而非辐 星载对地探测器,可以对地气系统反射太阳辐射
射强度,故不适于杂散光的评价。 的方向和偏振度进行观测。单个轨道期间,最多
地气杂散光的强度受到诸如星下点海陆分 能够在16个不同的视角下观测同一目标,把多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