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调查保障城化建设进程-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PDF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调查保障城化建设进程-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12月(总第067期)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调查 保障城市化建设进程 摘要:通过开展1∶50000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调查区岩溶发育和第四系土层结构特征, 总结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特征及塌陷模式,评价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性,提出了岩溶塌陷地质 灾害防治对策建议。 1.项目概况 2016年。通过项目实施,完成了覆盖武 汉市主要城区的6幅1∶50000岩溶塌陷地 近年来,武汉市岩溶塌陷地质灾害 质灾害调查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调查成果。 频发,给人民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大量损 失,严重影响了武汉市城市化进程,制 2.成果简介 约了武汉市社会经济的发展。2012年2月 (1)查明了岩溶发育和第四系土层 1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了“武汉市 结构等特征。调查区隐伏可溶岩总体呈 岩溶塌陷调查”项目,工作周期2012— 近东西向条带状分布,局部地区由于受 图1 调查区岩溶分布及类型分区图 1—覆盖型岩溶区;2—埋藏型岩溶区;3—非可溶岩分布区;4— 隐伏岩溶条带编号 47 成果快报 构造影响岩溶条带发生折曲,条带宽度 土层岩性特征,将区内的第四系土层结 一般为0.8~4.1km,隐伏可溶岩分布总 构划分为单层结构、双层结构和多层结 面积约764.02km2 ,占调查区总面积的 构3种类型。单层结构土层岩性以较单一 28.7% 。其中覆盖型岩溶区分布较广,面 的粘性土为主,于调查区中部、南部广 2 % 2 积约492.55km ,占可溶岩面积的64.47 。 泛分布,面积1824.04km ,占调查区面积 埋藏型岩溶区分布面积约271.46km2 ,占 的68.41% 。双层结构土层主要为上粘下 可溶岩面积的35.53%(图1)。调查区遇洞 砂结构,面积88.05km2 ,占调查区面积 率达37.67% ,平均线岩溶率为7.3% ;最 的3.30% 。多层结构土层主要分布于调查 2 大洞高11.9m,最小洞高0.1m,平均洞高 区北部长江、汉江沿岸,面积643.25km , % % 1.91m。溶洞大多呈全充填(65.15 )或 占调查区面积的24.12 (图3)。 半充填状态(16.18% ),小部分溶洞无充 (2)总结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特征 填(18.67 % )。以钻孔岩溶率为划分指 及塌陷模式。调查区共有25处(30次) 标,将调查区岩溶发育定性的划分为强、 岩溶塌陷,其中88% 的岩溶塌陷分布于白 中、弱三级:岩溶强发育区分布面积约 沙洲一带长江沿岸。自2012年起,岩溶 2 % 233.31km ,占碳酸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