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栽培技术规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 德 市 农 业 技 术 规 范 HNZ常德019-2013 黑木耳栽培技术规范 常德市农业局制定 湖南省农业厅批准实施 发布日期:2013年 月 日 黑木耳栽培技术规范 为规范黑木耳栽培技术,制定本规范。 1 栽培场所 1.1产地环境 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无有毒有害气体,周围无工业“三废”、禽畜舍、垃圾(粪便)场、各种污水及其他污染源(如大量扬灰的水泥厂、石灰厂等),并且远离医院,尽可能避开学校、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产地环境应符合NY5358的要求。 1.2场地布局 生产区应布局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严格分离,生产区料场、制种、发菌及出菇区衔接合理。可分为堆料场、仓库、灭菌区、培养区、栽培区等。还应防止因菇场培养料堆制发酵及废弃物处理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1.3原料场地 原料的贮藏场地必须具有一定的隔离条件,不许接触或混杂有含有害物质或超标准的物质。 1.4菌种培养区 按100立方米空间,配3匹冷暖空调2台,温度开始控制在28~30℃之间,后期降至24~25℃,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 1.5菇房 1.5.1选择阴凉、通风良好、砖混结构的房屋。 1.5.2菇房宜坐北朝南,具有保温、保湿和空气交换功能。 1.5.3菇房的内墙和房顶宜用6厘米厚的挤塑泡沫粘贴上,增强保温能力。 1.5.4 菇房制冷要求安装制冷机,制冷机的风机处安排两个大小为0.3米×0.3米的窗口,每个窗口安装一台排气风扇 1.6保鲜库:按一间存放5000公斤鲜菇标准设计,库房面积32平方米,容积80立方米,每间配7.5匹紧扣压缩机、DD60冷凝器各一套,库板采用48公斤级聚胺酯板拼成,要求库温保证在0~4℃ 2 原料要求 各种原料应符合 NY 5099 规定。 2.1 水应符合 GB5749 规定。 2.2 原辅材料 2.2.1新鲜、干净、干燥、无虫、无霉、无异味。 2.2.2基质应符合 NY 5099规定的要求。 2.2.3 秸秆、棉籽壳等作为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原辅材料的作物在收获之前一个月不能施用高毒农药。 2.3 培养料添加剂添加后的培养料其重金属含量应符合 NY5358 标准的要求。 2.4禁止使用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成分不清的混合型培养料添加剂。 2.5禁止使用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 2.6覆土材料不能用高毒农药处理。 3 栽培管理 3.1 栽培季节 木耳在每年3~9月栽培。有冷库设施可周年生产。 3.2 栽培场地 3.2.1 发菌室应保温保湿,通风,不透光。 3.2.2 菇房(或菇棚)应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水源方便;周围环境应洁净,远离牲畜圈、厕所和垃圾堆。 3.3 栽培场地的清理和消毒 发菌室和菇房应用硫磺熏蒸或用2 %来苏尔溶液喷洒杀菌,再喷洒500~1000 倍的4.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溶液杀虫,喷洒后闷10~20小时。 3.4 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木屑等77 %,麦麸、米糠20 %,石膏1 %,石灰2 %。料水比1 :1.3 ~1.5 。 3.5 装袋灭菌 选用17×34厘米的聚乙烯或聚丙烯折角袋进行装袋,装袋完成后进行常压或高压灭菌。聚乙烯、聚丙烯常压灭菌时间为120 ℃保持8~10 小时,聚丙烯也可用高压灭菌,压力保持在0.15MPa 时,灭菌3~ 3.6 接种发菌 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移入发菌室发菌,喷洒800~1000 倍液40%克霉灵可湿性粉剂溶液。接种后每隔10~15 天应进行一次翻堆检查,将污染菌袋及时清理,菌丝长满后移入出菇房。 3.7 脱袋覆土 用刀将长满菌丝的菌袋划破,脱去菌膜,再将脱去菌膜的菌棒横卧在畦上,菌棒间距5~7厘米 ,最后覆盖3厘米 3.8 出菇管理 应保持土层湿润,适量通风,温度应控制在20~26 ℃;当菌丝爬土后每天早晚揭开覆盖物通风1 次,每次30~40 分钟;待菌丝长满土后除去覆盖物,增加通风和散射光,提高空气湿度,使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调节温度为16~22 3.9 病虫害防治 3.9.1 防治原则 坚持以预防为主,出菇期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农药使用按照GB4285和 GB/T8321的规定进行。 3.9.2 预防方法 严格检查种源,净化栽培环境,发菌室和菇房安装纱门纱窗,培养残料要及时运离生产场地,使用前一周要严格消毒。 3.9.3 防治方法 防治病虫害应注意净化环境; 接种应严格无菌操作; 培养菌袋应经常通风,空气湿度控制在70 %以下;用洁净水浇菇。发现被杂菌污染的栽培袋要及时清除;轻度污染的用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注射污染点杀菌,菇蝇、菇蚊用纱门纱窗阻隔,室内用黑光灯诱杀;蛞蝓采用人工捕捉或撒石灰、食盐驱杀。 3.10 采收及采后管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