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冷却后的空气其相对湿度提高到100%,由于温度处于露点以下,其中的油、水即凝结为油滴和水滴。进而用空气贮藏罐来沉降大的油滴、水滴和稳定压力,用旋风分离器分离5um以上的液滴,用丝网除沫器分离5um以下的液滴。 四、介质过滤除菌的原理和方法 (3)无菌空气的获得 分离油、水以后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仍为100%,当湿度稍微下降时(例如冬天或过滤器阻力下降很大时)就会析出水来,使过滤介质受潮。因此,还必须使用加热器来提高空气温度,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要求在60%以下),以免析出水来。这样的空气(30~35℃)再经过总过滤器和分过滤器除菌后即能得到符合工艺要求的无菌空气。 四、介质过滤除菌的原理和方法 发酵染菌的原因 分析以及防治措施 第二节 一、前 言 分析发酵染菌原因,总结防止发酵染菌的经验教训,把发酵染菌消灭在发生以前,防患于未然,是积极制服工业发酵生产过程中染菌的最重要措施。反之,如对染菌不作具体分析,不了解原因,盲目地采取所谓“措施”,就会劳民伤财,毫无效果。 染菌原因常因工厂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设备渗漏、空气有菌、种子带菌、灭菌不彻底和技术管理不善等则是造成各厂染菌的普遍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原因不明的染菌率愈高,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该厂的分析水平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染菌原因和防治措施。 一、前 言 一、常见的种子带菌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种子染菌的判断: 根据长期的生产经验,在种子培养过程中,0~6h内种子染菌是较少见的,绝大多数染菌在10h以后。种子污染芽孢菌,推测可能是由于灭菌不彻底所致,故不应作为种子带菌统计。 但种子污染酵母菌、霉菌则可能是种子带菌的缘故。 种子染菌的判断方法: 为了弄清染菌是否为种子带菌所致,在接种后要将接种瓶中剩余的少量种子液继续进行培养,以观察判定是否为种子带菌。 一、常见的种子带菌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防治种子染菌的措施: 为了防止种子带菌,最重要的是在制备种子时对沙土管、冷冻管,斜面及摇瓶严格控制。特别是由液体菌丝体接种时的母瓶是易于招致染菌的环节,因此,保持摇瓶的清洁可以减少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如某抗生素厂在将几只母瓶合并操作时,先把纱布去除,换上新鲜灭菌的牛皮纸包好后再操作,使种子罐染菌率明显下降。因为包扎在母瓶上的纱布在摇床间培养过程中 (一般为24—48小时)带有较多的杂菌,故在操作时很容易污染母瓶种子。 一、常见的种子带菌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发酵设备及其附件一旦渗漏,就会造成染菌。 例如冷却盘管、夹套穿孔渗漏,有菌的冷却水便会通过漏孔进入发酵罐而招致染菌。阀门渗漏也会使带菌的空气或水进入发酵罐而造成染菌。 二、设备及附件渗漏造成的染菌及其防治措施 设备漏隙,如肉眼所能见者,容易被发现也容易被治理。但对于肉眼看不见的微小漏隙,则必须通过加压等各种试漏方法才能被发现。 由于各种设备和附件都可能发生这种微小的渗漏,加之目前还缺少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故很难发现。因此,常常发生这种情况,即虽已判定是设备或其附件渗漏而引起的染菌,但控往部找不到渗漏源,以致因同一处渗漏而造成连续多批染菌。 二、设备及附件渗漏造成的染菌及其防治措施 了解渗漏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不但可以防止发酵染菌,还可以延长设备及其附件的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造成发酵设备及附件渗漏的有下述四项原因。 二、设备及附件渗漏造成的染菌及其防治措施 灭菌时应注意: 各路蒸气进口的进气要畅通,防止短路逆流,罐内液体翻动要剧烈,以使罐内物料达到均一的灭菌温度; 排气量不宜过大,以节约蒸气用量; 灭菌将要结束时,应立即引入无菌空气以保持罐压,然后开夹套或蛇管冷却水冷却,以避免罐压迅速下降产生负压而抽吸外界空气; 在引入无菌空气前,罐内压力必须低于过滤器压力,否则培养基(或物料)将倒流入过滤器内,灭菌时总蒸气压力不低于3—3.5× 105 Pa(表压),使用压力不低于2 × 105Pa(表压)。 一、热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9)连续灭菌 培养基通过连续灭菌以比分批灭菌高的温度和较短的时间,进行快速连续加热灭菌,并快速冷却,再立即输入预先经过空罐灭菌后的发酸罐中。 一、热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一、热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①培养基预热 将料液预热到60-75℃,避免连续灭菌 时由于料液与蒸汽温度相差过大而产生水气撞击声。 一、热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②连续灭菌 连续灭菌是在连消塔中完成的。连消塔的主要作用是使高温蒸气与料液迅速接触混合,并使料液温度很快升高到灭菌温度。 连续灭菌的温度一般以126~132℃为宜。由于输送培养基的连消泵的出口压力一般为6×105Pa,所以总蒸汽压力要求达到4.5~5.0×105Pa以上。只有当两者压力接近,培养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