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形势与政策》论文报告
工匠精神
姓名
王飞
院系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信息类
年级
1603
学号
20162203144
指导教师
徐尚巧
2017年
工匠精神
王飞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类,1603,20162203144)
摘要:李克强总理在2016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1]“工匠精神”成为大江南北广泛讨论的热词。随后,“ 品质革命”一词首次出现在5 月11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稿中。可见,国家倡导工匠精神,社会弘扬工匠精神,消费者欢迎工匠精神。要解决我国巨大的产业规模与庞大的消费群体不能完全对接的矛盾,重拾工匠精神,企业必须要向优质制造商转型,而政府必须要做好优质服务者。
关键词:品质革命;工匠精神;对策探讨
一、工匠精神的缘起与内涵
(一)工匠精神的基础:职业化分工
管仲将社会各阶层按照职业划分为士农工商,也就是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此职业化分工理论比亚当·斯密提出的“各种生产力的最大改善起源于分工”的社会化分工理论早了1000 多年。这种细致化、专业化分工的优点如下:
一是“相语以事,相示以巧”。从事同一行业、同一工种的能工巧匠聚集在一起,相互商量事情, 共同探讨、展示技巧。二是“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价”。商品价值的互通有无极大地增加了商品生产、流通的程度。三是避免“见异物而迁焉”。职业化的分工有益于社会职业、专业氛围的形成。在这种氛围中制作、生产,匠人们不至于心生旁骛,有效避免了职业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四是子承父业、徒承师业。专业化、职业化的分工无形中起到了师承教化之作用。耳濡目染的熏陶、教化为子承父业、徒承师业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以技艺为姓氏是职业化分工重要的体现。我国有一些姓氏是以技艺为基础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姓氏推断出该姓氏的祖先以前从事何种职业,有何种技艺。如:施氏原是旗工。樊氏以修筑篱笆为职业。索氏是绳工,繁氏是马缨工,陶氏是制陶工,锜氏是制造兵器架的工匠, 鞠氏是制造蹴鞠的工匠等等。
(二)工匠精神的实质:追求极致与完美
笔者认为,工匠精神的实质是追求极致与完美。具体而言,不论是工匠还是企业家,不仅以谋生或盈利为目的,把职业作为赚钱或养家糊口的生计、工具,更多的是执着于工作、产品,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将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融入制作的每一个细节,给顾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用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的话说,工匠精神就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用财经学者吴晓波的话来讲,工匠精神就是“做电饭煲的, 能让煮出来的米饭粒粒晶莹不黏锅;做吹风机的,能让头发吹得干爽柔滑;做菜刀的,能让每一个主妇手起刀落,轻松省力;做保温杯的,能让每一个出行者在雪地中喝到一口热水; 做马桶盖的,能让所有的屁股都洁净似玉,如沐浴春风.....”.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也就是不将就。
一是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工匠、企业对于“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他们愿意为从事的职业、选定的目标花更多的精力,让技术和产品实现从99% 到99.99% 的飞跃。从莫邪飞身投入铸剑的炉壁内,用生命铸成举世无双的干将莫邪雌雄剑的神话故事中,古代工匠为追求极致、完美,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可见一斑。
二是精雕细琢。“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 告诉我们,产品的设计、制作亦或是企业的发展追,求“立竿见影”难免给顾客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象。工匠精神恰恰相反。匠人们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轻言放弃,用精雕细琢的精神换来了技能的攀越, 换来了产品的细腻。德式、日式的工匠精神是对精雕细琢最好的诠释。德国工匠用耗时超过600 年的“慢功细活”打造了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首先学会拧毛巾才能碰鱼,然后才是用刀。十年之后, 才开始学煎蛋。正是这看上去极其严苛、极其费时的磨炼,才让教堂经久不衰,寿司誉满天下。
二、工匠精神日渐式微的原因分析
(一)计划经济:落后的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后,八年抗战、三年内战的战争浩劫致使全国一穷二白、满目疮痍。为摆脱此种局面,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占有绝大多数资源,产品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均由政府指令, 造成了我国生产力和经济结构的失调。一是生产力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经艰难,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运动严重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致使国家发展停滞不前甚至退步。虽然1958-1978 年的GDP 实现了年均5.4% 的增长,但起伏大,1961 年GDP 负增长27.3% 。二是经济结构严重失调。新中国成立初期,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发展滞后。195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