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呼唤历史潜流中的私学传统
私学源流
遥望先秦,那是一个烽烟四起、战乱频仍的时代,也是一个私学百家争鸣的时代。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儒、墨、道、法,以及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各家各派,均系私学:孔子创办了儒家私学,重仁重礼,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墨家重武重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与技能;道家倡导自然,反对“人为”的教育;法家“以法为教”,兼学诉讼、兵法、耕战……那个时代的百家齐放,犹如费孝通先生所期冀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还是在这个时代,齐国的“稷下学宫”这种介于官学与私学之间、民办官助的社会办学形式出现,英国的李约瑟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甚至将之作为书院创始的标志之一。
稷下学士在齐宣王时期“且数百千人”,齐湣王时期更盛,“多至数万人”。华中师范大学的喻本伐、熊贤君两位先生在《中国教育发展史》充满向往地介绍了“稷下之学”独特的教学形式,尤其是其“期会”制度。“期会”,即约期、定期举行的论辩会,师生与四方游士均可聆听或辩难,就不同学术观点开展坦诚交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其中,稷下先生、名家的田巴与学生儒家的鲁仲连的论辩流传最广。田巴“议稷下,毁五帝,罪三王,服五伯,离坚白,合同异,一日服千人”,但年方十二、人称“千里驹”的鲁仲连,却认为先生田巴夸夸其谈,不务实际,没有办法应对齐国危境,于是登台与先生辩论:“臣闻堂上不粪,郊草不芸,白刃交前,不救流矢,急不睱缓也。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燕人十万,聊城不去,国亡在旦夕,先生奈之何?若不能者,先生之言有似枭鸣,出城而人恶之。愿先生勿复言。”一席话将人们的注意力从抽象的理论转移到现实问题,折服了田巴,田巴后弃文就武,为齐将。难怪喻、熊二君赞曰,各派平等、老少平等、师生平等、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求同存异、不强辩、不口是心非的学风在此可见一斑。后代书院的“讲会”制度正是期会精神的继承和变通。
喻、熊二先生对中国历史上官学、私学长消特点的分析是有力的:官学废弛则私学炽盛;私学的生存与发展,与宽容的文化氛围成正比;一统的意识形态重建或强化时,官学兴盛私学消沉。
现在看起来,私学最为昌盛的三个时代都是一统意识形态被动消驰的时代:一个是先秦春秋战国时代,一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便是清末与民国时期。被动与消驰的管理却在无意中成就了教育的多元与繁荣。
问题是,如何能在和平时期亦予私学以生存空间,以与官学并驾齐驱,使教育园地姹紫嫣红一片?
清末民初之私学繁盛
清末的社会办学曾得到皇帝的鼓励和嘉奖。戊戌新政时期的1898年7月10日,光绪帝在“上谕”中奖励民间办学:“各省绅民如能捐建学堂或广为劝募”,则“准各督抚按照筹捐数目酌情奏请给奖”,对于“有独力措捐巨款者”,光绪帝将亲自奖赏——“朕必予以破格之赏”。清末,乡绅、地方名人创办的蒙学、义塾,在课程排定、教材选择、教师聘任等方面具有官学难以具备的自由,部分私学还兼有社团与党派性质。
民国时期平民学校、私塾、私立学校、教会大学大量涌现。1912年5月13日,时任民国教育部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在《向参议院宣布政见之演说》中强调:“私立学校,务提倡而维持之。”《壬子学制》(1912)颁行后的有关法令,规定除高等师范外,其他学校均可由私人办理。
民国时期,由社会团体和党派发起设立的、以劳动者为教育对象的平民学校和劳动补习学校大量涌现,例如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创办的平民夜学(1917)和平民夜校(1920),以及晏阳初1922年开始先后在长沙、烟台、嘉兴、武汉、北京等地开办的平民学校等。
数据见证了私塾和私立中小学之繁盛:据中华教育改进社1924年编辑的《中国教育统计概览》,当时广州私塾1000余所,学生2万余人;市立学校69所,学生8464人。
乡绅以促进公共利益为宗旨办理私立小学也很普遍。1906年,持“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为公益民”教育理想的无锡荣氏家族创办了新式学堂“荣氏公益学堂”,1908、1915年荣德生(荣毅仁先生父亲)先生又携宗族与乡贤开设了竞化女校、竞化二(女)校,并以荣巷为中心,在当时的“开原乡”(今名“河埒口”)的周边地界先后创办了十余所新式小学校。康有为亲手撰联“安得如君千百辈,全华儿女做干城”赠予荣德生,以彰其重视教育之精神。陶行知先生几度来校,赠联勉励,并派弟子参与学校的管理与教学工作。
私立大学则以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为最具影响力。张伯苓1919年靠捐款设立私立南开大学,1923年增设南开中学女中部,1928年专设南开小学,统称为南开学校。南开学校办学方针独立,学风谨严,以“允公允能”为校训,名播遐迩。抗战时期与北大、清华合组为西南联大,遂改国立。厦门大学为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与他创办的集美小学堂、集美学校师范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