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湖湘巫风溯源
[摘要]湖湘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就表现出了对自然神灵的狂热崇尚与敬仰,这种崇拜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畏惧以及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作为传说中三苗活动的主要区域,这里长期民神杂糅,人、自然、宗教团体更多地是在一种原始的状态下得以相互交流,与天对话并不属于特权。一般认为湖湘民俗主要是在楚文化基础上传承下来的,但就湖湘巫风的源头而言,恐怕还应从这些更为古老的文化传统中进行探寻。
[关键词]巫文化;湖湘地区;民俗
[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13)01—0047—05
自古以来,湖湘地区就以巫风浓郁而著称。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云:“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屈原晚年流放江南,正是受到沅湘一带巫风的熏陶而创作了《九歌》等作品。可见,即便是在“信巫鬼,重淫祀”的楚地,湖湘巫风之炽盛仍然相当突出。一般认为湖湘民俗主要是在楚文化基础上传承下来的,但就湖湘巫风的源头而言,恐怕还应从这一地区更为古老的上古文化传统中进行探寻。
一史前宗教遗存与湖湘巫风
湖湘地区高山大泽、云烟变幻的自然环境,容易让人产生神奇的幻觉与无限的想象,也为鬼神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发育条件。早在距今7800年的高庙文化时期,湖湘先民就已经表现出了对鬼神的崇敬与信仰。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洪江高庙遗址发掘了一处面积在1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祭祀场所,这对追溯我国史前宗教祭仪活动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高庙遗址发现的祭祀遗迹包括主祭场所、祭祀坑以及与祭祀场所相关的附属建筑。其中主祭场所在整个祭祀场的北部,正面由4个主柱洞组成一个两两对称、略呈八字状的“双阙”式建筑。此前在高庙遗址曾出土一件高直领白陶罐,罐上画面中间是长有双羽翅的獠牙兽面,其两侧各竖有一个由两立柱构成的“梯阙”,画面上双阙所处的位置与高庙祭祀场所现场布局非常一致,是当时人们祭祀场景的真实写照。学者从陶罐上还绘有盘旋而上达于阙顶的环梯推测,高庙遗址祭祀场所中的“双阙”当是专设的供神灵上下的天梯,或者是神灵进出天界的天门。[1]天梯作为通天通神的媒介,是巫术思维的产物,古代中国关于天梯及其延伸山、树、藤等登天工具的神话,往往都有巫的参与。如《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所从上下”即登天与神交通。高庙遗址祭祀坑内出土有经火烧过的牛、羊、鹿和鱼等动物骨骼和大量螺壳。《尔雅?释天》“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埋”,这些经过火烧的动物就是瘗埋的贡献给神灵的祭品,为的是博取神灵的欢心。
高庙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凤鸟、獠牙兽、太阳、八角星等纹饰都具有明显的宗教含义。这类纹饰只是很有规律地出现在某几类固定形制的器物上,而且其陶质都有专门的讲究。陶器上的鸟纹、兽面纹应该是神灵崇拜的体现。凤鸟纹见于数件陶罐、陶盘的颈与外壁上,造型长冠勾喙,羽翼振飞,有的翅膀上还画了两个圆圈,一般认为这是光芒四射的太阳,表现凤鸟载日的意义。兽面纹有两种类型,一种为两只獠牙,一种为上下四只獠牙,有的还带有翅膀,给人以似鸟非鸟、似兽非兽的神秘幻想,系被人为神话了的可腾空飞翔的神兽。张光直先生说:“在原始民族的萨满教里,动物是通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这里有两种表现:一是动物本身作牺牲,它的魂灵就是巫的助手,往来于天地之间;另一是青铜器上面的动物,巫师希望以动物来排除通天过程中的障碍。”[2](478)高庙遗址发现的鸟纹、兽纹,所承载的同样不仅是装饰与美化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其背后所深藏的往来天地,沟通万物的精神职能。类似高庙遗址出土陶器上的凤鸟纹与獠牙兽面,在距今7200年的长沙南托遗址出土陶器上也能看到。这两处的鸟纹饰在新石器时代是比较早的,而兽面纹的年代更可能是最早的。八角星图寄寓着方位或天地等观念,而对于天地宇宙四极八方的把握,在早期就是巫术的中心。也有学者认为八角星是太阳放射形的图案,显示了原始先民对太阳的崇拜。这种八角星图在岳阳坟山堡、安乡汤家岗等湖南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发现,而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山东大汶口文化以及辽宁小河沿遗址等出土器物上的八角星纹,按年代及其在地理上的渐进可以推测,其源起亦在湖南高庙。[1]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王勇:湖湘巫风溯源安乡汤家岗遗址距今6600年左右,遗址内有墓葬160余座,根据随葬品多寡和种类组合分析,当时已经出现了专门的神职人员。汤家岗遗址墓葬可明显分成三类。甲类不足10座,随葬品数量较多,一般有普通陶器10至16件,此外每墓还另配有特殊陶器白衣红陶盘1至4件。乙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