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坑开挖支护工程和基坑周边环境变形监测技术.docx

基坑开挖支护工程和基坑周边环境变形监测技术.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坑开挖\支护工程和基坑周边环境变形监 测技术 摘要:介绍基坑开挖、支护工程及基坑周边环 境变形的监测内容和主要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及原理。 关键词监测控制网水平位移监测 沉降监测钢筋应力 监测 中图分类号:X924文献标识码:A 监测范围及内容 1.1现在基坑开挖、支护工程及基坑周边环境变形监测 范围要求: 一般按工程施工区域周围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地 下管线、周边土体和基坑围护结构本身作为工程监测及保护 的对象; 基坑周边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地面沉降比较明 显地反映出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化情况和周边环境受基坑影 响变形趋势,故环基坑周围要布设若干组地表沉降监测点; 设置的监测内容和监测点必须满足本工程设计和符 合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能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 环境和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化情况; 监测过程中,采用的监测方法、监测仪器及监测频率 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能及时、准确地提供数据,满足信息 化施工的要求;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满足现场施工及建设 单位的要求;对施工方监测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保证施 工监测数据能如实反映变形情况。 1.2基坑开挖、支护工程及基坑周边环境变形监测内容 设置如下表T: 表T 序号量测项目位置或监测对象测试元件测点布置 1墙顶水平位移、沉降量测围护墙上端部水准仪,全 站仪间距20m 2 土体侧向位移靠近围护结构的周边土体测斜管,测 斜仪 间距20m,同一孔测点竖向间距0.5?1.0m 3墙体变形围护结构内测斜管,测斜仪间距20m,同 一孔测点竖向间距0. 5~1.0m 4 土压力围护结构外侧土体土压力盒,读数仪间距 60m,同一孔测点竖向间距2?3m 5支撑轴力(含支撑变形)支撑端部或中部1/3位置应 变计,读数仪每层8个点,布置依具体情况而定 6地下水位 基坑周边 水位管,水位计 间距40m 7孔隙水压力基坑周边孔隙水压力计,读数仪基坑 受力、变形较大或代表性部位,竖向仪在强风化和中风化地 层中布置,间距宜为3m,数量不宜少于3个 8支撑临时立柱为位移观测支撑立柱顶上全站仪不 少于立柱总数的5%,且不少于3根 9基底隆起基底开挖面的中部水准仪同一剖面监测 点横向间距为10~30m,数量不应少于3个 10钢筋应力连续墙主筋钢筋应力计,读数仪基坑东 南西北四条边各挑选一幅地连墙;每幅连续墙选择迎水面和 背水面各一条通长钢筋;测点竖向间距加 11地下管线沉降位移监测周边重要地下管线水准仪 有条件时宜直接测定 12地表裂缝观测周围地表观测点游标卡尺测试单 个或典型裂缝可采用裂缝观测仪进行测试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和测点的埋设 2. 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围护墙顶的位移、基坑周边地表沉 降、地下水位、围护墙体深层位移监测等方面的监测。监测 控制网分两部分: 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 水准控制网: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即沉降监测) 的高程控制基准。 平面控制点宜布设3个,编号为ZK1?ZK3,控制区域为 整个监测区,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 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测外方向为施工用平面控制网。点位 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有条件宜采用固定观测墩,通常在 地面埋设钢钉点,顶上刻划“+”字。 水准控制点宜布设3个,编号为BM1迪M3。建立闭合环 与施工高程控制点,每个月联测一次。控制点的具体布设情 需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布设。 2.2测点的埋设 控制点采用钻机钻孔的方式进行埋设,埋设方法如下: 用工程地质钻机,开孔直径约110mm,钻孔深度至基岩; 在孔洞内置入大于18nini的钢筋(需放置在钻孔正中间); 灌注C20以上的混凝土并震动密实,混凝土顶面距地表 距离保持在5cm左右; 将钢筋顶部磨成球面型,中间镶嵌直径1mm铜芯,露 出混凝土面约广2cm; 养护15天以上。 监测方法及原理 本文主要介绍水平位移监测、沉降监测及支撑应力、钢 筋应力监测 3. 1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项目:墙顶水平位移监测;支撑临时立柱顶位移监 测;墙体变形测斜管顶部平面坐标。 观测方法及技术:水平位移采用极坐标法或小角度观测 3. 1. 1极坐标法测量原理 如图示,A、E为已知点,A点坐标为(,)、B点坐标为 (,),p为待定点。通过测定AB边与Ap边的夹角,Ap边的 垂直角v以及Ap边的斜距S,计算出AB边的坐标方位角和 Ap边的平距D,求得p点的坐标、。计算公式如下: D二S*cos v 3. 1.2小角度法测量原理 如下图所示,测站点经纬仪照准远处目标点形成视准线 (视线),测定观测点偏离视准线的小角,在已知测站至观 测点距离的条件下,可计算出观测点偏离视准线的偏离量: —观测点偏离量;一观测点至测站的距离;一小角(偏 离视线的角度);—206265 3.2沉降监测 监测项目:墙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