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docxVIP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课内文言文 浦东: 一、文言文(39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8—9题。(8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8、完成下列基础题。(5分) ①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的作者是 ;乙文选自《 》一文。(2分) 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9、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作者“处江湖之远”不忧其民; B、乙文作者“以物喜,以己悲”。 C、甲乙两文的作者都以百姓之乐为乐; D、两段选文中加点词“归”的意思相同。 8.(1)(2分)范仲淹(1分)醉翁亭记(提示:错1字扣1分) (2)(3分)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关键词:求、之、为) 9.(3分)C 宝山: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8分) 小石潭记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8.除本文外,我们学过作者贬谪永州时写过的一篇文章,篇名为《 》;还学过他写的一篇寓言故事,篇名为《 》。(2分)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主要描写小石潭的概貌。 B.第②段,写观赏小石潭的游鱼,主要写出了鱼儿的活泼。 C.第③段,写远望小石潭的西南,主要写出了岸势的曲折。 D.第⑤段,写感受小石潭的气氛,主要抒发了内心的忧思。 10.对于第⑤段,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游者中既有作者的亲戚,也有随从,还有朋友。 B.因为是游记,所以有必要交代同游者,以便读者了解。 C.虽然同游者关系亲近,但作者还是难以排解内心忧郁。 D. 由于同游者人数众多,所以大家游玩的兴致很高。 (三)(8分) 8(2分)捕蛇者说 黔之驴 9、(3分)B 10、(3分)D 崇明: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删选)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8、选文作者是 (人名),题目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的意思 。(2分) 9、翻译文中划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 B写孔子、苏轼读书的事例,表明圣贤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奋苦读。 C选文中作者反对“过目能诵为能”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D选文中作者主张深入探研书中的微言精义。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8、郑板桥(郑燮)寄给自己弟弟的第一封信(每格1分,共2分) 9、读书把看了一遍便能背诵作为值得肯定的能力,这是最不中用的。 (关键词:“以”、“济”各1分,句子通顺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