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集团轧钢工程基础施工降水方案
编制说明
1本方案依据《xx钢铁1450mm热轧工程地下室平面布置图》(xx年xx月xx日甲方提供电子版草图),主要对主轧线设备基础及加热炉基础的施工降水进行编制,其它如板坯库、钢卷库、磨辊间等,由于无设计图未对其降水方案进行设计。方案中不成熟之处,待图纸到场后,需再根据详细图纸完善降水方案。
2本方案依据图纸提供部分设备基础板底标高-10m,考虑降低水位低于基坑底表面0.5米,结合设计部分横向剖面进行降水计算,若超出此条件,需另行设计计算。
3方案中降水井位置、数量、排水布置等详间《主轧线施工降水平面布置图》。
工程概况
2.1工程名称
xx集团xx钢铁装备大型改造项目轧钢工程。
2.2工程内容
主要包括主厂房(其中主厂房包括:板坯库、加热炉上料跨、加热炉跨、主轧跨、磨辊间、主电室、成品跨); 电气室、电机室、加热炉烟囱等(加热炉安装,水处理系统除外)所有土建与安装整体工程,包括轧钢区域的地基处理工程。
2.3估计基础设计情况
主轧线设备基础、加热炉基础为箱形结构,基础深约10米,最深处达14米~17米;电气室、电机室为筏板基础,挡土墙结构,基础深约10米;厂房柱基础为独立基础深约9米;其它零星基础深约3~4米
2.4业主、设计、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xx集团xx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名称:xx集团xx钢铁装备大型改造项目轧钢工程;
设计单位:xx技术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xx监理公司
水文地质情况
序号
岩土名称
颜色
密实度
地层厚度(米)
承载力特征值(Kpa)
岩土描述
①
更土层
黑色
松散
1.5~2.5
由粘性土及植物根系组成
②
粉质粘土层
黑黄-黄色黑灰色
软塑
4.0~9.7
110
属中-高压缩性土
③
中砂层
灰色
中密
0.5~4.4
240
由长石、石英等颗粒组成
④
圆砾层
灰色、黄褐色
中密-密实
7.6~11.8
500
由微风化花岗岩、凝灰岩、玄武岩
及其它火山岩等硬质岩石组成
⑤
强风化泥岩
灰绿色
密实
5.6~7.9
400
岩芯呈块状、碎块状,碎块手易捏碎、风化裂隙发育
⑥
中等风化泥岩
灰绿色
4.1~5
800
由高岭土、蒙脱石、水云母等矿物质组成
⑦
中等风化泥岩
棕红色
未穿透
1000
由高岭土、蒙脱石、水云母等矿物质组成
根据勘探资料分析,在钻孔深度范围内,场区地基土岩由上至下分为:①耕土层,①1素填土层、②粉质粘土层、②1草炭土、③中砂层、④圆砾层、⑤强风化泥岩、⑥中等风化泥岩、⑦中等风化泥岩,场地地层岩性特征描述详见下表:
该场地内的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和潜水两个含水层,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径流补给,向松花江排泄。上层滞水赋存于耕土、杂填土中,水量不均匀,其初见水位标高为184.44-188.6.潜水赋存于砂土及圆砾土层中。由于目前农田灌溉大量抽取地下水,其稳定水位标高变化较大,约为5.0m左右。水质良好,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降水方案
4.1施工部署
xx轧钢车间基坑降水工程总体按照下述部署:
主轧线设备基础、加热炉基础、电气室、电机室基础等箱型、筏型基础面积及埋深较大(5m以下)基础施工降水,采用无砂砼管井井点降水,井内径400mm,井深21m
独立柱柱基础、零星设备基础等埋深在5米以内的,基础施工降水采用盲沟结合集水井方法。井点及集水井内排出的水,通过消防水带或PVC管引入集水管,通过集水管排至现场排水沟。
集水管采用内径400mm螺旋焊管,砖砌基础支墩,使集水管具有一定坡度,集水管内水通过内径800mm螺旋焊管
每段集水管长约150米,由手工焊连接,集水管端部设6mm厚钢板盲板,集水管与水泵出水口连接点采用φ100,L=200mm钢管连接;φ800mm排水管
4.2管井降水计算
以主轧线设备基础设计图A-A剖面段(A=66米×442米)为例,按基坑底标高-10.1米考虑,水泵设置位置-18米,井深20.5米。
基坑降水计算简图:
图3 基坑降水曲线示意图
抽水影响半径R
R=1.95S
S-水位降低值,S=10.6-1.5=9.1米
H-含水层厚度,按无压非完整井考虑,取H=H0
S’=18-1.5=16.5米;l=2.5米
查《施工计算手册》,H0=1.85X米
K-渗透系数,依地勘报告,取45米/d
则,R=米
基坑降水涌水量计算
式中:
Q:井点系统总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取45 m/d
H:含水层有效厚度(m),35.2米
R:抽水影响半径,706米
S:水位降低值,9.1m
X0:基坑等效半径,X0=(m)
h0=H0-S=35.2-9.1=26.1 m
带入上式:Q=54391m3
确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