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答辩.ppt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一、技术项目课题背景及技术研究 二、技术项目研究的方法及技术研究线路 三、主体钢结构弹塑性动力与节点的力学行为的理论分析 四、研究的六项关键性技术 4.1塔式结构层间钢柱“内收承插”节点控制技术 4.2 钢—木组合斗拱结构构架创新施工技术 4.3 超长悬挑钢椽飞檐结构安全与施工控制技术 4.4 仿唐屋面翼角钢结构构架综合技术 4.5 高层塔式钢结构施工安全与综合监测控制技术 4.6 钢构件防火涂料表面一次成型仿古油漆工艺技术 五、技术研究效益分析和技术成果 结束语 一、技术项目课题背景及技术研究 1.1 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概况 中国建筑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的组成部分,很早便发展成为它自己独有的特性。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中国所独有的、有着强烈个性的木构建筑体系,现存古老的建筑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应县佛宫寺木塔,以及皇家建筑的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就是典型的中国木构体系建筑代表。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无论方法、取材、形制、用料大小都是依照当时所用的“法式”、“做法”、“定制”等来决定的。一类是官方颁布的,如宋代的《营造法式》、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等;另一类是各地的匠师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创造出来的一套习惯方法。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基本上是基于一种“预制”和“装配”式的工艺观念而来的。 从20世纪早期开始,以现代的建筑材料和结构方法来模仿古代形式的建筑逐渐出现,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致力于理论的探索。近年来,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地革新,为传统建筑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不同结构形式广泛地应用到仿古建筑中,仿建不同时代的楼、阁、塔、殿等建筑。在传承传统建筑艺术的过程中,通过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巧妙处理后把结构形式和建筑艺术形式有机的融合,形成材料、结构和功能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是传统建筑艺术实现创新的关键所在。 1.2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塔和现代复建钢结构仿古塔的研究及技术比较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佛塔最主要的有楼阁式和密檐式两种。密檐式塔为砖石结构,楼阁式塔为木结构或砖石结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现代复建的钢结构仿古塔杭如杭州西湖雷峰新塔,为楼阁式塔。木塔和钢结构塔的材料、构造、形式均有不同的特点,下面以两座塔为例,分析结构构造和技术方面的情况: (1)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塔底层直径30米,全塔总高67.13米,重量约1300吨。应县木塔是古代建筑中木结构构架应用的最典型案例,也是建筑艺术的精品。它将斗拱与梁、枋、柱等各种构件科学组合,构成整体,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有一根铁钉,数以万计的构件全靠卯榫互相咬合固定在一起;塔内上下层的连接采用了“叉柱造”的方法。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进一步增加了木塔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木结构建筑应用的斗拱和卯榫的咬合不是刚性连接,外力作用时,构件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可以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调整变形的作用,构成了木塔建筑的柔韧性。 (2)杭州西湖雷峰新塔 雷峰新塔于2002年10月重建于杭州西湖雷峰塔原址上,新塔为平面八角形的楼阁式仿宋塔,塔身外观五层,塔体总高度72m,总建筑面积6089m2。主体结构为高层钢框架支撑体系,斗拱、瓦、枋等古构件采用铜制构件装饰,虽然达到了古建筑的艺术效果,但形成了结构与形式的有机分离。雷峰新塔充分利用了钢结构的特点,采用矩形钢柱向内倾斜,达到内收的效果,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由于钢柱向内倾斜除传递竖向荷载外,还产生较大的水平荷载,增加了设计基础和各受力杆件用材和构造处理难度;2、梁柱节点的构造更为复杂,不仅产生影响装饰效果的矛盾,也给杆件连接部分的施工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 1.3 泾川大云寺博物馆舍利塔工程 甘肃省泾川大云寺博物馆舍利塔工程为一座四角仿唐攒尖式佛塔,塔身外观七层七檐,建筑高度95m,总建筑面积5489m2 。本工程结构类型为钢框架—支撑体系,关键的柱头斗栱、枋部位采用传统的木斗栱施工工艺,为钢~木组合连接施工,斗栱的运用采用唐代形制,斗栱用材硕大雄浑,用材275㎜;木材用量约1500m3。 1.4 工程技术的特点和难点 1)塔体钢结构体现了“高、难”的特点,在塔身逐层向内收缩,外槽钢柱内移200~300㎜,角柱相应向内45°方向位移,钢柱形成“错位”,上下柱接头“承插”连接。 2)翼角钢角梁、钢椽高空安装焊接,每层单个翼角结构重量达10t,在屋盖曲线变化及出挑和升起不仅要表现建筑形式,而且要保证整体结构的安全。 3)钢构件吊装难度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