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试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先秦儒家代表孔子和孟子,其观点分别见诸于《论语》和《孟子》。 2.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 3. 《论语?阳货》:“《诗》可以 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 孔子关于“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 内 容 与 形 式 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 5.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6. 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提出了“知言养气”说 7. “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 气 论文的悠久传统。 8. 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9. 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 论其世 也。是尚友也。” 提出了“以意逆志” 说。 10. 先秦道家代表庄子,其观点体现在《庄子》一书。 11. 教材指出:《庄子》祟尚 自然 、反对 人为 ,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2. 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 虚静 ”的精神状态。 13. 《庄子?外物》篇中说“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 得意而忘言 ”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 14. 《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 意在言外 ”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即所谓“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2.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四科”具体指:奏议、 书论 、铭诔、 诗赋 。 3.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建安“七子”指的是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他们是孔融、陈琳、 王粲 、 徐干 、阮瑀、应瑒和 刘桢。 4.《典论?论文》在论文体的不同特点时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谅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5.《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 气 为主”的著名观点。 6.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四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论著,按时间先后是《 典论?论文 》、《 文赋 》、《 文心雕龙 》和《 诗品 》。 7.《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 构思 为主的创作过程。 8.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为 10 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缘情 而绮靡”说,对诗歌抒情而不受“止乎礼义”束缚产生了巨大作用。 9.在艺术技巧方面,陆机还特别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原则,即“其会意也 尚巧 ,其遣言也 遗妍 。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 10.陆机在《文赋》中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会意”是指具体 构思 ,“遣言”是指 辞藻 ,“音声迭代”指语言的 音乐 美。 11.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提出了五条标准,这就是应、和、悲、雅、艳。 12.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 道 是其内容, 文 是其表现形式。 13.教材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文指的是指 宇宙万物 的表现形式。如日月山川动植品类,则是万物之文。狭义的文当即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 文章 。 14.教材认为:刘勰所说的“道”,具有 儒 、 道 、 佛 三教合流的含义。 15.《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 想象 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 16.刘勰提出的“体性”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 体裁 ,风格与作家 才性之间的关系。 17.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体”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 体裁形式 ;二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 风格特点 。“性”,是指作家的 才能 和 个性 。 18.刘勰提出个性形成有四个方面因素: 才 、 气 、 学 、 习 ,对于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刘勰能兼顾而不偏废。 19.刘勰在《体性》篇中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典雅”、“远奥”、“精约”、“显附”、“ 繁缛 ”、“ 壮丽 ”、“新奇”、“轻靡”。 20.刘勰提出“风骨”这一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 思想感情 ;“骨”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