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八讲 (四)民族器乐的发展 1、器乐合奏 (1)江南丝竹 风格优雅华丽、曲调流畅委婉,在演奏上多采用你繁我简、你高我低、加花变奏、即兴发挥等手法。 “江南丝竹八大名曲” 作品欣赏:江南丝竹《紫竹调》 原是江南地区的民歌小曲、爱情小调,也是沪剧等的基本曲牌与常用曲调。 该曲用来反映热闹场面或内心激动的情绪。 在主题乐句的基础上予以加花,旋律在不同的乐器上流动,使之更加流畅悦耳 (2)广东音乐 清末民初产生并流传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 代表人物:严老烈、丘鹤俦、何博众、吕文成、何柳堂、易剑泉、尹自重等。 代表曲目:《旱天雷》《雨打芭蕉》《昭君怨》《平湖秋月》《步步高》《赛龙夺锦》等。 早期所用乐器由二弦、提琴、横箫、月琴和三弦组成,称为“五架头”,又称“硬弓五架头”。 1926年,吕文成首次运用改革了的高胡演奏。此后,高胡加上扬琴、秦琴(或琵琶)、洞箫和椰胡,称为“软弓五架头” 。 作品欣赏:广东音乐《旱天雷》 严老烈据粤剧过场音乐《三宝佛》中的第二支曲牌《三汲浪》改编而成。改编后的乐曲情绪有了根本性变化,故名《旱天雷》。 此曲节奏活泼,旋律流畅,表现久旱后,人们听到雷声的欢欣之情。 2、器乐独奏 阿炳与二胡艺术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 1950 年暑假,杨荫浏、曹安和两位音乐家,为阿炳的演奏录音,共录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 作品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 该曲运用我国民间音乐中最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通过音乐主题及五次变奏,反复地陈述、引伸和展开。 作品欣赏:琵琶曲《大浪淘沙》 乐曲共三段,音乐情绪从第一段的深沉忧怨发展到第二段活泼有力和前面进行强烈的情绪对比,最后在充满乐观和自信的乐声中结束。 思考与拓展一:《二泉映月》的影响与魅力 阿炳,因为一曲《二泉映月》而让世界铭记。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并且以东方人所特有的虔诚说:这种音乐只应该跪下去听。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二泉映月》在世界级的指挥家与乐团的共同演绎之下,其影响已跨出了国门。该曲有多种不同版本,如钢琴曲、民族器乐合奏曲、弦乐合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弦乐四重奏曲等。大家可找到这些版本细心聆听,感受《二泉映月》带给我们的震撼,并思考:《二泉映月》的魅力何在?它为什么能打动你? 二、学堂乐歌与新音乐的启蒙 中国近代新音乐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一是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1898—1919)。 二是20年代以新型音乐社团和音乐教育机构为中心的初步发展阶段。 三是30年代以专业音乐院校师生的音乐活动、左翼音乐运动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为中心的新阶段。 四是40年代以解放区音乐文化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不同政权下的音乐文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学堂乐歌 1、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 1898年“戊戌变法” 。1904年,清政府颁布学堂章程 2、学堂乐歌的题材:爱国思想;抨击封建文化、男女平等;宣传自由民主;科学文明;儿童歌曲;歌颂革命、庆祝共和等。 3、曲调:依曲填词,日本和欧美曲调为主。 4、意义:输入西方音乐知识;造就了近代史上第一批新音乐教育家,极大推动了我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发展。 作品欣赏:学堂乐歌《苏武牧羊》 曲作者田锡侯,词作者蒋麟昌。产生于民国初年。 (三)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 1、沈心工(1870—1947) 中小学音乐教育。用接近口语式的新词编写教科书。如《重编学校唱歌集》(1912,共六集),循序渐进,具有科学性、系统性。 180多首乐歌,《心工唱歌集》(1936)等。 歌曲题材广,歌词意味深长,音乐形象生动。如《黄河》《革命军》《竹马》《体操——兵操》等。 合唱或重唱形式的作品,如《光福之柏》等。 作品欣赏:学堂乐歌《男儿第一志气高》 1902 年,沈心工留学东京时借鉴日本歌曲《手指游戏》曲调所作。 据钱仁康考证,它是我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其歌词通俗亲切,便于理解。 1904 年,沈心工将此歌收入《学校唱歌集》出版,传唱甚广。 作品欣赏:学堂乐歌《黄河》 创作于1905年。留日湖南诗人杨度词,沈心工曲。 黄自《心工唱歌集》序:“我最爱《黄河》一首,这个调子非常的雄沉慷慨,恰切歌词的精神。国人自制学校唱歌有此气魄,实不多见。” 2、曾志忞(1879—1929) 社会音乐活动。如上海贫儿院音乐部等。 学堂乐歌。《教育唱歌集》。如《扬子江》《游春》《练兵》等。 音乐著述。翻译并系统介绍西方音乐理论。《乐理大意》(1903)。《音乐全书》《和声略意》(1905)等。 《乐典教科书》(1904):最早出版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 音乐教育论文如《音乐教育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