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教材产夏大豆生产技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皖豆28 高产示范 太和1500亩测产验收 * * * 咨询电话:0558-2236321 * * 豆荚螟 症状:以幼虫在豆荚内蛀食豆粒,轻则蛀成缺刻,重则蛀空;被害籽粒充满虫粪,变褐以致霉烂。 * 成虫调查:太阳落山前半小时到1小时,逆风用棍赶蛾(5株×50米),计数飞起的豆荚螟蛾量;当蛾量达50-100头/百米时则需要防治。 卵调查: 5株×10株,(上、中、下取豆荚200荚),卵激增后2~3天达高峰期;田间达20粒/百荚时需防治。 防治方法:可选用Bt、阿维菌素、辛硫磷、除尽、拟太保、毒死蜱等药剂。 调查与预测、防治 * 豆秆黑潜蝇 症状:幼虫孵化后即在叶片内蛀食,形成一条小而弯曲稍透明的隧道,沿主脉再经小叶柄直达主茎内,蛀食髓部和木质部。 * 调查: 主要发生在7/中~8/中,虫量高峰常在7月底至8/上,幼虫高峰在8月上中旬(花期),此时为防治关键期。 防治方法: 糖醋液诱杀:可用红糖:醋:白酒=3:4:1加少量敌百虫等农药配成糖醋液,在成虫期放置于田间诱杀。 喷药防治:初花期或幼虫钻驻前及时用药喷雾,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辛硫磷、甲维盐、毒死蜱、吡虫啉等药剂,兑水45公斤喷雾。 调查与预测、防治 * 卷叶螟 症状:幼虫3龄前喜食叶肉,不卷叶,3龄后开始卷叶,4龄幼虫则将叶片全卷成筒状,潜伏其中取食为害,食量增大,有时把几个叶片卷缩一起。大豆卷叶螟喜多雨湿润气候,一般干旱年份发生较轻。生长茂密的豆田重于植株稀疏田,大叶、宽叶品种重于小叶、窄叶品种。 防治:在卵孵化盛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阿维菌素、辛硫磷、毒死蜱、氟虫腈等药剂。 * 豆天蛾 特点:一般在6月中旬化蛹,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产卵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发生盛期,9月上旬幼虫老熟入土越冬。成虫产卵,一般散产于第3、4片豆叶背面。卵期6~8天。幼虫共5龄。幼虫4龄前白天多藏于叶背,夜间取食(阴天则全日取食);4-5龄幼虫白天多在豆秆枝茎上为害,并常转株为害。 防治:(1)手逮;(2)于幼虫2龄前用6%阿维·高氯(卡卡)EC30-50克或60%高氯·辛EC30-40克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 造桥虫 特点:大豆造桥虫均以幼虫为害。低龄幼虫仅啃食叶肉,留下透明表皮。虫龄增大,食量也随之增加,将叶片边缘咬成缺刻和孔洞,甚至全部吃光,仅留少数叶脉,造成落花落荚,豆粒庇瘦。 防治:于幼虫3龄前喷施酯类、辛硫磷、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氟虫腈、卡卡、高氯·辛等药剂。 * 特点:间歇性、暴发性;寄主广、食性杂;我省每年发生4-5代,以8月份(3代)发生最重。初孵时在叶片背面集中为害,随后啃食花和豆荚。 防治:低龄幼虫期,每公顷可使用90%敌百虫或80%敌百虫乳油750-1125ml兑水喷雾;或使用辛硫磷、毒死蜱、阿维菌素、氟虫腈等药剂。 斜纹夜蛾 * 蚜 虫 症状:俗称蜜虫。多集中在大豆的生长点、顶叶、幼嫩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造成叶片卷曲、植株矮化、降低产量。还可传播病毒病,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此虫6月中下旬开始在大豆田出现,高温干旱时危害严重。  * 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为主,用10%一遍净(吡虫啉)WP10-20克,或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或10%溴氟菊酯乳油每亩15-20毫升,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10克,兑水40-50千克喷雾。此外,可选用吡蚜酮、阿克泰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 蛴 螬 防治方法:6月中下旬开始灯光或杨树枝把诱杀,或用36%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600-800克/亩于6月中下旬(苗期)灌根。 * 菟丝子 特征:幼茎缠绕在大豆茎叶上,使大豆植株成簇盘绕在一起,叶片变黄、易凋萎。被寄生的大豆大多不结实或结实不饱满。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轮作;清选种子;苗期及时拔除。 药剂防治:在大豆三复叶期,每亩用48%地乐胺乳油250克,拌细土30kg,结合中耕松上均匀撒在地表,可有效防治。 * 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苗期: 药剂拌种:播前选用50%多菌灵50g或50%福美双40g,兑水200g搅拌溶解,然后均匀拌种10kg,凉干后播种,可预防大豆苗期的立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地下害虫或蚜虫较重的地方可同时加1克吡虫啉拌种。 药剂喷雾或灌根:可在苗期根据苗情,每亩选用50%甲基托布津或65%代森锌100g,对水50kg茎叶喷雾一次,或用36%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灌根一次。 * 盛花至结荚鼓粒期: 此期极易发生造桥虫、大豆卷叶螟和斜纹夜蛾等食叶类害虫,这些害虫在田间常混合发生,世代重叠,防治一定要以虫情预报期为基础,可从7月底至8月初注意观察田间是否有低龄幼虫啃食的网状和锯齿状叶片出现,一旦发现达防治指标要及时

文档评论(0)

kell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