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感觉器官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常姿势 本体感觉感受器 视觉器官 前庭器官 球囊 椭圆囊 三个半规管 前庭器官是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是维持身体姿势和平衡有关的感受装置。 奥地利学者巴拉尼 (Barany R,1876-1936 ) 对人体前庭器官进行了生理与病理学的研究,探明前庭器官功能及其疾病的诊断方法而获19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和适宜刺激 (一)前庭器官感受刺激的一般规律 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称为毛细胞。毛细胞有动纤毛和静纤毛两种,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与纤毛的生长面呈平行的机械力的作用。 动静纤毛均嵌入壶腹帽或囊斑上的位砂膜内,并因角加速度或直线加速度的刺激一起发生运动。 (二) 半规管 1.感受装置 人两侧内耳各有三个相互垂直的半规管,分别代表空间的三个平面。每个半规管与椭圆囊连接处有一个膨大的壶腹(ampulla),内有隆起部分称壶腹嵴,是毛细胞所在部位。毛细胞面向管腔,顶部纤毛埋植于壶腹帽之中 。 半规管的感受装置为:壶腹嵴 头右转 停 左 半 规 管 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角加速度 2.适宜刺激 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正负角加速度 (或身体旋转变速运动),其感受阈值为1o~3o/s2。 (三)椭圆囊和球囊 1.感受装置 椭圆囊和球囊内各有一囊斑,毛细胞位于囊斑上。毛细胞的纤毛埋植在位砂膜中。位砂膜是一种胶质板,内含位砂(otoliths),具有较大惯性。 当人体直立静止时,椭圆囊的囊斑呈水平位置,位砂膜在毛细胞纤毛上方,而球囊的囊斑呈垂直位置,位砂膜悬于纤毛的外侧; 因此囊斑能分辨人体在囊斑平面上所做的各种方向的直线变速运动和感受头部在空间的位置改变。 球囊和椭圆囊囊斑的位置以及毛细胞顶部纤毛的排列方向, 箭头所指方向是该处毛细胞顶部动纤毛所在位置,箭尾是同一细胞静纤毛所在位置。 当机体所作直线加速运动的方向与某一箭头的方向一致时,该箭头所代表的毛细胞静纤毛向动纤毛侧弯曲最明显,与此毛细胞有关的神经纤维有最大的冲动发放。 椭圆囊 球 囊 毛细胞 存在于 囊斑中 2. 囊斑的适宜刺激是?直线加速度: ①椭圆囊囊班平面与地面平行,位砂膜在毛细胞纤毛上方,适宜刺激为水平方向直线变速运动,如汽车启动及急刹车时,对人体平衡的调节。 ②球囊囊班平面与地面垂直,位砂膜在毛细胞纤毛外侧,适宜刺激为垂直方向直线变速运动,如电梯突然升降时,对人体平衡的调节。 二、前庭反应和眼震颤 1.前庭姿势调节反射 如人乘车而车突然加速时,会有背肌紧张增强而后仰,车突然减速时又有相反的情况;当电梯突然上升时,肢体伸肌抑制而屈曲,下降时伸肌紧张加强而伸直,等等。 意义:维持机体的姿势和保持身体平衡 2.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如果前庭器官受到过强或过长的刺激,可通过前庭神经核与网状结构的联系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心率加速、血压下降、呼吸加快、出汗以及恶心、呕吐等现象,称为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3.眼震颤(nystagmus) 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是躯体旋转运动时引起的眼球运动,称为眼震颤,是眼球不自主的节律性运动。 常用来判定前庭功能是否正常。主要是由半规管受刺激引起的。 三、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 内耳又称迷路,由耳蜗和前庭器官组成。 耳蜗的作用是把传到耳蜗的机械振动转变成听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 (一) 耳蜗的结构要点 耳蜗是由一条骨质管腔围绕一锥形骨盘旋转21/2-23/4周而成。在耳蜗的横断面上有两个分界膜,一为斜行的前庭膜,一为横行的基底膜,此两膜将管道分为三个腔,分别称为前庭阶、鼓阶和蜗管。 耳蜗及耳蜗管的横断面示意图 基底膜上有声音感受器——螺旋器(或称柯蒂器), 螺旋器由内、外毛细胞及支持细胞等组成。 毛细胞顶部有排列整齐的听毛,其中较长的一些埋植在盖膜的胶状物质中。 盖膜在内侧连耳蜗轴,外侧游离在内淋巴中。 (二) 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当声波振动通过听骨链到卵圆窗膜时,压力变化立即传给耳蜗内的液体和膜性结构。如果卵圆窗膜内移,前庭膜和基底膜也将下移,最后鼓阶的外淋巴压迫圆窗膜外移;相反,当卵圆窗膜外移时,整个耳蜗内结构又作反方向的移动,如此反复,形成基底膜振动。 行波理论 (travelling wave): 基底膜的振动以行波的方式进行,即内淋巴的振动首先在靠近卵圆窗处引起基底膜的振动,此振动再以行波的形式沿基底膜向耳蜗的顶部方向传播。 蜗底 频率不同,行波传播的远近和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不同。 频率愈高,行波传播愈近,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愈靠近卵圆窗处。 频率愈低,行波传播愈远,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愈靠近基底膜顶部。 蜗底受损影响高频音听力;蜗顶受损影响低频音听力. 对声音频率(音调)的分析: (1)每一频率声波都有一个基底膜最大振幅区→此区毛细胞受刺激最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