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8章抗菌药物概论Introduction to antibacterial drugs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药学教研室 向敏 第一节 抗菌药的基本概念 抗菌药物按化学结构分类 (一)β-内酰胺类: (二)氨基苷类: (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 (四)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 (五)人工合成抗菌药: (六)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药: 1. 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 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有的可用于寄生虫感染。 包括人工合成和抗生素。 2. 抗生素(antibiotics):是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属)的代谢产物,低浓度时能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包括天然和人工半合成。 Alexander Fleming penicillin 3. 抗菌谱(antibacterial spectrum):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窄谱 广谱 临 床 选 药 的 基 础 4.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5.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 抑细药(bactericide):仅能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不能将之杀灭的药物。 SMZco. SMZco. SMZco. 6. 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 杀菌药( bactericide):能抑制和杀灭细菌的药物 7.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一般用动物实验的 LD50/ED50或LD5/ED95的比值表示。是衡量化疗药物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参数。 LD50 ED50 ? Safety 8. 抗菌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 胞浆内阶段:合成粘肽的前体物质——乙酰胞壁酸五肽,磷霉素、环丝氨酸作用于该环节,阻碍了N-乙酰胞壁酸五肽的合成。 胞浆膜阶段:合成粘附单体——直链十肽细胞膜合成十肽聚合物。万古霉素、杆菌肽作用于该环节。 胞浆膜外阶段:在转肽酶的作用下,将粘肽单体交叉联结。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作用于该环节 2. 增加胞质膜的通透性 多肽类 —— 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如:多粘菌素B、E 多烯类 —— 增加真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如: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 3. 抑制生命物质的合成 ① 抑制核酸的合成: 喹诺酮类 ——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利福平——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 ② 抑制叶酸的合成: 磺胺——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甲氧苄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③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药物作用靶点: 作用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的药物有氨基苷类、四环素类;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的药物有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药物作用环节: 氨基苷类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四环素类阻止氨基酸tRNA进入A位,抑制肽链的延长。 氯霉素、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素类抑制肽酰基转移酶和移位酶活性,阻止肽链的延长,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resistance, 抗药性) 固有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天然耐药性)指基于药物作用机制的一种内在的耐药性。 获得耐药性(aquuired resistance):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一、 获得耐药性的生物化学表现 1. 降低细菌外膜通透性 2. 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 β-内酰胺酶、氨基苷类钝化酶 3. 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位 降低靶蛋白与抗菌药的亲和力 产生一种新的靶蛋白 增加靶蛋白的数量 4. 药物主动外排系统活性增强 5. 改变代谢途径 获得耐药性可由基因突变(mutation)产生,转移方式包括: (1)接合(conjugation) (2)转导(transduction) (3)转化 (transformation) 二、耐药基因的转移 第四节 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1、根据致病菌和药物的特点选用抗菌药 2、抗菌药的预防性应用 3、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抗菌药联合应用的意义 优点: ①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以提高疗效; ②延迟或减少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630-50动臂使用说明书.pdf VIP
- 24 T600-32U起重性能提升60m臂长(25m@25t).pdf VIP
- T8030-25U 国内标准版说明书-附着高度345m-(2017.10.9).pdf VIP
- XGT1750-80S塔吊说明书安装手册.pdf VIP
- 考试考场座位号模板(可打印).pdf VIP
- 电气设备故障处理实例及实践中创新方法的应用.pdf VIP
- 院感管理制度(3篇).docx
- 计算机网络第8版课件-第8章-互联网上的音频和视频服务.pptx VIP
- 沪教版(上海)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分数单元测验 .docx VIP
- 2024年产品开发合作框架协议.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