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年级下 古诗鉴赏复习教学案答案(贺俊良).pdf

七年级下 古诗鉴赏复习教学案答案(贺俊良).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下诗歌鉴赏检测题 参考答案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  2、  “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 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 3、优美、幽静 4、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 二、登岳阳楼 1、五言律诗、叙事,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胜景 2、描写,浩瀚无边,抒情,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总结,国家动荡不安,自 己报国无门。 3、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4、这两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为两半; 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 “坼” 一 “浮” 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 壮阔而生动。这两句气势磅礴恢弘,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三、蝉 1、咏物诗 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形体、习性和声音 高洁 2、这两句借蝉抒怀。 “居高” 的 “高” 有两层意思: 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 二是指 “饮清露” 品格之高,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字面的 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诗 人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这 里运用比喻,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 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3、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首句 “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 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 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 “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 四 孤雁 1、五言律诗 颔联和颈联 2、失落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以野鸭反衬孤雁,表达诗人的爱憎之情。孤雁念群之情是那样浓 烈,心中是那样悲痛,追求是那样的迫切,但一群野鸭全然不懂,纷纷然鼓噪不停。更加突出了 孤雁的志气。 3、传递出乱离漂泊中失群者的痛苦心情。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屑与 “鸣噪自纷纷”的野鸭为伍,宁愿孤独追寻的高志志向。 4、这两句紧承上联,写孤雁边追边望,望尽天际,似乎又望见了同伴的身影;追飞不及,心中哀 伤不已,好像又听到了同伴的呼叫声。这两句深切地写出失群者的心情,显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 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五 鹧 鸪 郑谷 1、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2、青草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 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 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 伤感的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 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 3、以 “雨昏” “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而 “青草湖” “黄陵庙”更可勾起 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 之啼,定会倍感其声之哀怨凄恻。 4、又回到鹧鸪雌雄对啼上来。 “相呼相应”既明写鹧鸪对啼的特性,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灵呼 唤。在那夕阳西下时分,从湘江两岸的苦竹丛中传来雌雄鹧鸪一呼一应,好像在叫 “行不得也 哥哥!”怎不引起游子浓重的乡愁旅思?诗人吟咏鹧鸪,没有把主要笔墨用于描写它的形貌或 摹拟它的叫声,而是着意表现它的叫声给人的感受,因而更为传神。 5、 “乍”、 “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征袖湿”、 “翠眉低” 以人的感受烘托 鹧鸪啼声之悲。 六、使至塞上 1、可从诗题 “使至塞上” ,诗句中 “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 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诗人以 “蓬”、 “雁” 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 “汉塞” ,象振翅北飞的 “归 雁”一样进入 “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 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