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CT理论与应用研究.pdf

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CT理论与应用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2卷 第 1 期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Vol.22, No.1 2013年1月(181-194)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Jan., 2013 邢晓曼, 代秋声. 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J]. CT 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3, 22(1): 181-194. Xing XM, Dai QS. Fabrication methods of large current field emission cathode using carbon nanotubes[J].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13, 22(1): 181-194. 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   邢晓曼 ,代秋声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江苏 苏州 215163) 摘要:碳纳米管拥有理想场发射材料的诸多特性,但是目前碳纳米冷阴极制备技术尚存在不可 控性和不稳定性,仅在平面显示,电子显微镜针尖和小剂量 X 射线管方面有商业产品推出。本 文介绍了 CNT 作为场发射电子源在高电场和高电流密度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对场发射阴极最新 制造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对场发射机制进行深入探讨。针对制约其电流发射特性和使用寿命的 技术难题,对各种应对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在这些方案的基础之上对制备技术进一步优化,很 可能解决应用瓶颈,推动CNT场发射阴极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碳纳米管;场发射阴极;大电流 文章编号:1004-4140(2013)01-0181-14 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志码:A 自 1991 年 Iijima[1]发现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CNT)以来,作为一种崭新的材料结 构,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关注,研究和应用。CNT具有极高的长径比,且尖端曲率高,具有高 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被视为最具潜力的场发射材料之一。近些年,CNT 不仅在合成技术 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且在场发射领域作为电子发射源也大量应用,有着传统材料不 具备的优势。 场发射阴极对控制信号的响应时间达到纳秒级,可以实现快速脉冲成像,电子发射方 [2-4] [5] [6] 向性好,能散度低(0.2~0.3eV),寿命长 。2000 年,Saito 等 和Jonge 等 制作了面 2 -8 积为 2mm 的CNT 冷阴极,在 10 torr的真空度中,以 1.3V/m 的低电场强度,获得 100 A 的发射电流,并展示了超过 8000 小时的寿命。Senda 等[7]研制出微焦点的超迷你 X 射线管, 直径仅为 5mm,焦点尺寸小于 100 m,在 10~15kV 的高压下,能够维持 50 A 的电流,并 在10-5 Pa的中真空度有大于100小时的寿命。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与传统X射线管相同, 可以应用在植入性放疗中。 在平面显示方面,Saito等[8]于 1998年成功用 CNT 冷阴极替换传统 CRT 的热电子阴极, 发射电流可达到 200 A,是传统 CRT 阴极电子束流强度的两倍,而且由于阴极不需加热, 能量转换率比传统 CRT 高,该产品已由 ISE 公司推向市场[9]。三星公司于 2001 年展示了基 [10] 于CNT冷阴极的9英寸彩色显示器,其发光效率高,亮度大,色彩品质与CRT显示器相同 。 虽然人们已经利用 CNT 场发射阴极材料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但如何制造稳定可靠, 满足大电流高电压使用条件的 CNT 冷阴极仍然是个难点。在X射线管方面,虽然美国的 Xinray 公司已经能够提供基于 CNT 冷阴极技术的固定阳极靶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