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古镇南冯家弄若谷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黎里古镇南冯家弄若谷堂 李海珉 明朝万历年间,浙江秀水有个青年冯绍祖,只身移居黎里镇,经过数年打拼,娶得黎里杨墅村金家的长女为妻,在黎里镇落地生根。对于黎里冯家,准确的说是南冯家弄冯氏,老前辈回忆说,冯绍祖是著名“吴下三冯”(即冯梦龙与兄长冯梦桂、弟弟冯梦熊)的一个儿子,更有人言之凿凿说就是冯梦龙的小儿子。2016年初,终于觅得一册《冯氏宗谱》,黎里冯寿朋撰编,雕板印行于嘉庆十四年。宗谱由冯绍祖向上追溯到祖、父二辈,祖冯潜,字西溪;父冯英,字小溪;冯绍祖,字承溪。看来黎里冯氏与吴下三冯似乎并不是同一个冯。这个暂且放开,日后再作考证吧。冯绍祖本是读书士子,他在黎里大陵桥(庙桥)西南一条弄堂里,购置了三间旧屋,到乡下置备了几十亩薄田,租赁给当地农民耕种,定居下来,几年后,生活逐渐改善,儿子呱呱堕地,取单名恒,字君仁。冯绍祖自小喜爱读书,他看到朱明王朝吏治十分腐败,不愿涉足官场,终生没有应考科举。君仁出生,冯绍祖先由自己教读,后请塾师执教。冯绍祖谢世后,君仁年届而立,审时度势,觉得一个读书之家,必须出一二个秀才,这样经济上可以免除徭役与若干赋税,政治上可以不受欺压,因此他参加了朱明王朝的童生试,考得了秀才,选为太学生,那时明朝政治越发腐败,他并没到南京就读,居家读书自娱自乐。君仁育有仪、伟二子,也都考得县学生员为止。冯氏认为,读书一是为了明理,二是为了治家。有了余钱,一购房产,二购田地。田亩由原来几十亩薄田,增加到数百亩良田。住房,更是大大扩展,父子三人把弄堂里的旧房子全部买下来,翻建,整修,取堂号“若谷堂”,安排三个砖雕,自南而北分别是“凯风自南”、“慎修思永”和“柔顺利贞”,前后六进,后来孙子辈增建到七进,除了第二进和第六进是楼房,其他五进都是平房。东边一条备弄,称为冯家弄,因为第一个砖雕门楼有“凯风自南”四字,又称南冯家弄。 黎里冯氏第3代有冯仪和冯伟两支,《冯氏宗谱》对冯仪一支记载较为详细,从黎里始迁祖绍开始录有9代,从秀水冯潜开始则记载了11代。对冯伟一支简略至极,只有名字,不记其他。听老前辈说,这一支迁回了秀水。 冯仪的儿子冯时叙(1670~1722),字惟九,号介夫,也是国学生,为人敦厚诚朴,致力治家,稳扎稳打,样样称心,唯一不足的是,年逾不惑,夫人肖氏只为他生了一双女儿,没有儿子。顶顶着急的是肖夫人,这么个家业,说小也不小了,后继无人,如何是好?时叙41岁时,肖氏悄悄买了一个叫张雪华的姑娘,年方二八,长相端正,料想时叙定当喜欢。过了一个月,肖氏才向夫君说明。不料,这个冯时叙,不领情,不同意,任凭你怎么劝说,就是摇头,只愿认雪华为义女,一年后为雪华备办了嫁妆,嫁给了乡下代为管理农田收取租米的殷实之家。第二年,雪华生下一子,冯时叙十分喜欢,为孩子取名寿朋,字右洪。寿朋五岁,时叙亲自为他启蒙,从《三字经》、《百家姓》到《千字文》、《神童诗》,后来又请塾师张日华前来坐馆。时叙与寿朋亲亲密密,在肖氏眼里就如老爹与儿子一个样。寿朋几乎天天来,后来索性就在冯家住了下来。好几次,肖氏看到老爷子舐犊情深,情不自禁说:“看看你们,这一对老爷小儿子!”时叙听了并不反感,倒是若有所思。寿朋12岁那年,冯时叙病了,来势凶猛,弥留之际,肖氏明确提出让寿朋过继冯家一事,遗憾的是时叙瞪着双眼,已经不能说话了。丧事过后,肖氏与雪华夫妇相商,自古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现在冯家无子,总得想个法子才好。最后肖氏作主,寿朋过继给冯家,作为时叙和她的儿子。那时,张雪华已经连续生了四个儿子,爽快地同意了。(关于殷实之家,徐达源嘉庆十年印行的《黎里志》隐于字里行间,张雪华之名也仅存于老辈的口头,《冯氏宗谱》更是只字不提) 冯时叙热衷买书读书,拥有藏书近万卷,在第二进静观楼上专门辟出旧雨阁,收藏古籍,特别是善本、名刻及名家抄本。每天旧雨新知,济济一堂,或鉴赏古籍书画,或诗词吟咏,后来时叙汇集成《旧雨阁诗钞》一册。 黎里冯氏第5代冯寿朋(1711~1759),字右洪,号若谷,出生于康熙后期,主要活动于乾隆年间,寿朋与父亲一样,考得秀才即止步科举,以诗书自娱,喜好收藏古书及字画。时叙好静,经常在家,不大挪窝;寿朋好动,特别是春秋两季,隔三差五往苏州护龙街跑。人家问他苏州跑得这么勤,干啥名堂?他总说自己是去“淘宝”的。 原来苏州自从清朝顺治开始,确立为江苏省治所在地,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按察使),三大宪汇集于此。巡抚衙门是统辖江苏全省军民最高权力的机构,就在护龙街(即现今的人民路)南端书院巷内;藩台、臬台在稍西的学士街上。全省州、县官的任免权由三大宪执掌。当时凡取得功名者,都得来苏州候补实缺,实缺太少,候补太多,滞留姑苏者日益增多,大多拥挤在三大宪驻地周边,捉着空儿参谒长官。这批人肚内有墨水,雅好古籍、书画、金石及其他杂件。于是护龙街上古董字画店铺成批成批地开张,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