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应急准备——预案准备 1、应急预案的本质意义:由法制取代人制,用科学方案取代长官意志,由容易贻误时机走向快速高效。 2、应急预案的主要作用:建立科学的应急工作体制,规范应急行动。 3、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平时应急准备工作要求和震时不同响应条件下的组织及人员职责、主要任务和期限、保障条件等。 4、应急预案的检查落实:包括备案检查、实地检查、实战模拟演练、预案桌面推演等。要求做到组织、责任、装备、物资、经费五落实。 安徽地震监测工作——测震监测 安徽省测震台网由1个测震台网中心和41个测震子台站组成,台站平均间距50~70km左右,全省重点区域加密布设,间距为数十公里。 安徽省测震台站整体建设统筹结合了我省市县发展规划和均匀架台的布局原则,在原“九五”期间和模拟观测台站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的改造、升级和应用开发,“十二五”新建台站也陆续投入运行。 安徽测震台网直属台站分布图 安徽地震监测工作——测震监测 主要设备有宽频带地震计(KS-2000/BBVS-60/CMG-3ESP-60)、甚宽带地震计(CTS-1/BBVS-120)、井下地震计(FSS-3DBH/JDF-2),以及与其相配套的数据采集器(DR24/SMART24/EDAS24IP/EDAS24GN-3)及电源设备。 安徽省测震台网所属测震台站的技术系统主要由地震计、数据采集器、GPS时钟、数据传输设备、供电及避雷设备构成。 安徽省测震台网典型测震台站技术系统构成图 如何开展地震救援(互救)活动? (1)先救多后救少 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如学校、工厂、医院、宾馆等。 (2)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附近被埋压人员,不要舍近求远,以免错失救人的机会。 (3)先救医务人员和青壮年 先救医务人员,增加抢救力量。先救青壮年,吸收增加救援力量。 如何开展地震救援(互救)活动? (4)先救轻后救重 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吸收补充扩大营救队伍。 (5)先救易后救难 要注意先救有呼救声的,先救容易救的,这样才能提高救援的效率。先救容易救出的人,达到多救人和扩大救援队伍、获取救援信息的目的。 如何开展地震救援(互救)活动? (6)先救生后救人 每救一个人,首先保全生命,只把其头部露出,使之可以呼吸,马上去救别人。尽量在有限时间内就更多的人。 (7)安全第一 互救时一方面要注意救援者的自身安全,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要对被救者造成新的伤害。 四、地震监测及预报 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 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基本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地震监测 地震监测是指在地震来临之前,对地震活动、地震前兆异常的监视、测量。 一主要用监测仪器,如水位仪、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用来监测地震微观前兆信息 主要靠浅水井、水温、动植物活动异常等手段,来观察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现象 东汉—张衡地动仪 公元132年——记录公元138年甘肃青海大地震 地震监测——中国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 解放前,由地震学家李善邦先生亲建的北京鹫峰地震台,观测仪器是进口的三分向伽—魏式电流计记录地震仪。另一个是南京北极阁地震台; 1954年初在兰州、西宁、太原、西安、北京等地安装了中国自行研制的51式地震仪; 1957年,采用中国生产的基式地震仪先后建立了昆明、成都、兰州、北京8个基本地震台; 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我国开始建设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这是我国第一个遥测地震台网; 1983年中国与美国合作在中国建立了中国合作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 “九五”后,地震观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台站观测和数据处理由人工读数、计算转变为仪器自动读数、数字采集、计算机处理数据; ---数据传输由信函邮寄、电话报数转变为遥测传输、网络传输; ---数字存储由图纸、观测本等纸介质记录存储转变为计算机数据库等磁介质存储; ---日常分析处理由人工在纸介质上进行转变为计算机实时处理。 1929年到1930年设立鹫峰地震台,地震仪采用照相记录,记录地震多而准确,参与国际资料交流。1949年解放前夕大陆仅剩南京与上海两个地震台。 1930年中国建立的第一个 现代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 1943年重庆北陪中国第一台 自己研制的地震仪(李善邦) 地震监测——现代地震监测技术特点 现代地震观测的主要技术特点 技术特点 时间同步
文档评论(0)